正文

大師戲筆(4)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作者:(美)史景遷


李安濟解釋說,這種迷宮里的一切,只消一個小空間就可以全部展示出來,只需英國人蓋出類似迷宮的十分之一面積,即可將其盡收其中。

在博爾赫斯刻意壓縮而卻顯得復雜的情節(jié)里,有關中國的部分,頗有早期中國風流行時的意味,但是其中另外兩個主題,一為傳教士斯蒂芬·亞伯與故事的關聯(lián),一為一次大戰(zhàn)的過程,卻以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引用了相當不同的歷史資料。博學的英國傳教士斯蒂芬·亞伯,有著高高的個子、分明的五官、灰眼睛、灰胡子。由于領悟到了迷宮和小說只不過是一體的兩面,他順利解決了崔本的迷宮之謎。在十九世紀晚期的背景下,他的經歷變得相當可信:在他為漢學而放棄終生獻身的神學之前,他在天津工作,后來他開始收集中國藝術品,收藏了一屋子好書,并在英國中部斯塔??さ泥l(xiāng)村住宅中退休,還從牛津大學的資源中尋求資料,翻譯珍本中文書;在英國和美國,有許多類似斯蒂芬·亞伯這種退休的人。

余尊將亞伯比喻為歌德,也只有像亞伯這種絕頂聰明的人,才會屹立于當代傳教士之上。猶如亞伯向余尊解釋的,他最大的成就在于,發(fā)現(xiàn)“曲徑分岔的花園”原來是“一個大謎題,是個寓言,而其主題就是時間”。但是正由于中心主題是時間,崔本決定絕口不提這答案。在此,博爾赫斯微妙地提到了早期好幾代西方學者及傳教士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亦即中國年代紀與西方年代紀的相對性問題。斯蒂芬·亞伯繼續(xù)說道:我修正了因為謄寫員的疏忽所犯的錯誤,我事先就猜到了這團混沌的計謀,我重建了——我相信我重建了——原始組織,我翻譯了全部內容:很顯然,他一次也沒有用到“時間”這種字眼。答案很簡單:在崔本眼中,“曲徑分岔的花園”代表的正是這個宇宙,雖不完整,卻正確無誤。相對于牛頓與叔本華的論點,你的先祖并不相信一個完整、絕對的時間。他相信無限時間列,在一張無限擴張,令人頭昏眼花的網路上,分分合合,平行共進。這張時間網路互相接近、交會、分離,否則就是幾世紀來不曉得彼此的存在,擁抱“所有”時間的可能性。我們并不存在于這絕大部分的時間里;其中一些有你沒有我;另外一些有我沒有你;還有一些我們二者都存在。在目前的這個里,由于命運眷顧,你進了我家門;在另一個里,正在逛花園的你,發(fā)現(xiàn)了已死的我;而在又一個里,我說著和前述相同的話,但是我只是個假象,是個鬼魂。[17]

由博爾赫斯的小說中不難看出,他會選擇一次大戰(zhàn)作為故事中的第三個主題,完全是掠過心頭的一個偶然:那是他早期讀過利得耳·哈特(B. H. Liddell Hart)有關這次大戰(zhàn)的資料后殘存印象的記錄。讀者們可以發(fā)現(xiàn),利得耳·哈特提供的資料顯示,在1916年夏天“索姆河戰(zhàn)線”發(fā)生激烈的戰(zhàn)事并造成英軍在整次大戰(zhàn)中傷亡最慘重的事件前,英軍總部及補給倉庫都位于一個叫亞伯的小鎮(zhèn)上。有了這么詩意的名字,再加上關鍵的地位,博爾赫斯于是構思出情節(jié),讓德國人得知,亞伯必須優(yōu)先炸毀。[18]余尊于是殺了亞伯,他心里明白,這么驚人的消息一定會上英國報紙,同時也會傳到他位于德國的上級耳朵里。這種情節(jié)看來荒誕,但是到了博爾赫斯手里,卻顯得自然不造作。于是斯蒂芬·亞伯無意之間,見證了中國人既背信忘義又冷酷無情的兩種微妙情緒。“在我看來,早就有人向野蠻的英國人,”他向余尊吼道,“泄漏這個公開的秘密了?!比欢捎跉v史學上的素養(yǎng),亞伯稍后提醒余尊說,“時間可以造成各種可能的未來,在其中—個可能里,我會成為你的敵人”。[19]

斯蒂芬·亞伯也向余尊表示,“在所有虛構故事中,當一個人面臨不同抉擇時,他會中意其中之一,排除其他選擇;在崔本的故事里,他卻同時中意所有選擇。他以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了不同未來及不同時間,而且這些未來和時間還會繁衍,還會分叉”。[20]這種讓故事情節(jié)無限交叉的概念,也深深吸引了卡爾維諾,并以1979年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ler)正式加以實驗。其實早在1972年的《看不見的城市》里,卡爾維諾就開始嘗試,讓說故事的藝術出現(xiàn)無限多的變化,并以馬可波羅和忽必烈汗的關系作為嘗試的主題。在馬可波羅的《游記》里,闡述這重關系的文字僅有短短幾行,雖然短得令人著急,卻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因此,當可汗發(fā)現(xiàn)馬可概念清晰、行為又十分得宜時,他便派馬可到一個須費時六個月才能到達的國家擔任特使。這位年輕勇士圓滿完成了任務。但是他幾次注意到,其他特使回國后,唯一能向皇上報告的只有公事,而皇上往往只是聽聽,根本不當一回事,他會說:“我寧可你們多談談不同國家的民情風俗,不要老是說這些事。”顯然他對外國的見聞興趣極高。因此當馬可出國的時候,便會花下大量時間了解當?shù)匚幕埠没貒鴷r取悅可汗。[21]

卡爾維諾在小說中,將這位威尼斯旅行家及其臨時主子之間的對話,重新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他是這么呈現(xiàn)二人首次談話過程的:一開始,波羅先做出不同“姿勢,各種跳躍,以及驚嘆與恐怖的叫聲”,再表演簡單啞劇,“一只魚自水老鴉嘴里逃生”,“一個赤身露體的人從火上奔過”,接著再利用手勢,加強說話的語氣?!翱珊勾鳚M戒指白皙的手,威嚴地回應著商人強健而靈活的手?!盵22]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