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對完美》第一章 基因改良的道德標準(5)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zhàn) 作者:(美)邁克爾·桑德爾


治療和改善之間的區(qū)別,似乎會造成道德方面的差異,不過差異是什么卻并不明顯。想想看,如果受傷的運動員借助基因療法修復肌肉的撕裂傷,這沒有什么不對;那么他把治療擴及至增進肌力,從而在日后歸隊時比之前更強壯,又有什么不對?或許有人主張,基因改造過的運動員與未經改造的競爭對手相比,具備一項不公平優(yōu)勢,可是以公平性反對基因改良的論點卻有個致命缺陷——一直以來,有些運動員的遺傳天賦就是優(yōu)于其他人。然而我們并沒有考慮先天遺傳天賦的不平等也會破壞體育競賽的公平性。從公平性的立場看來,基因改良所造成的差別,并不會比先天的差異還要大。而且,假設基因改良是安全無虞的,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那么要是基因改良運用在體育上有道德方面的異議,那就一定是公平性之外的原因了。

記憶力

基因改良既有可能運用在肌肉上,也一樣可能用在大腦中。20世紀90年代中期,科學家設法控制果蠅身上與記憶相連的基因,創(chuàng)造出過目不忘的果蠅。最近研究人員額外克隆出跟記憶相關的基因,將其植入老鼠的胚胎,成功制造出聰明的老鼠。改良過的老鼠較一般老鼠的學習速度更快,記憶也能維持更長的時間。例如,它們更能認出以往看過的物體,以及記住特定的聲音會導致電擊等??茖W家在老鼠胚胎上調整的基因,人類身上也有,而且此基因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不活躍。但是額外克隆植入老鼠的基因經過設定后,到老了也還能維持其活躍性,且此基因改良還可以遺傳給后代子孫。

當然人類的記憶力比回憶起一些簡單的關聯更復雜得多。但取名為記憶制藥這一類的生物技術公司,強烈追求的卻是增強人類記憶力的藥物或是認知增強劑。這類藥物的明顯市場在于記憶力嚴重失調的患者,比如老年癡呆癥與癡呆患者。但這些公司也把眼光放到更大的市場——在嬰兒潮時代出生的7600萬人,他們目前已超過50歲,這群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面臨自然的記憶力減退。故可治療因年齡關系而造成記憶力減退的藥物,將成為制藥業(yè)的金礦,成為“頭腦威而剛”。

這一類的藥物使用,橫跨治療和改良兩個領域。在治療領域,與治療老年癡呆癥不同,這一類的藥物不會治愈任何疾病,但是可以在某個范圍內修復個人以往具備的能力。然而此類藥物也有完全非醫(yī)療的用途,例如:律師為了即將面臨的審訊,猛背法律案件;或是商業(yè)主管急著在出發(fā)到上海的前一晚學會中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