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清帝國的興盛(12)

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插圖重校第6版) 作者:(美)徐中約


如果康熙朝的特點是寬容、寬厚和寬松的話,那么雍正朝的特點便是嚴控、嚴懲和高效。他的這種治國之道反映在他寵信的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鄂爾泰的作風上,鄂爾泰以其固執(zhí)、專橫而著稱。誠然,雍正帝本人也宣稱寬嚴相濟是善政之要;但他的意思并非是寬嚴調(diào)和而趨于適中,相反,他的意思是觀乎其時,審乎其勢,當寬則寬,當嚴則嚴,二者調(diào)和并無好處,總要寬嚴適“宜”。

雍正可以被確切地看作是崇尚“法治”的政治家,在他的統(tǒng)治下,君主專制達到了極致,所有國家權力都集中到他手里。他的政權有時被描述為殘酷、獨裁和專斷——恰與康熙朝截然相反;但這種相反顯然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使他們之后滿清統(tǒng)治的輝煌可以繼續(xù)下去。

乾隆朝,1736—1795年

雍正帝死后由第四子弘歷繼位,年號乾隆。乾隆在孩提時深得祖父康熙的寵愛,他也立意要仿效其祖。就性情而言,此二人確實非常相像,都很坦率、開朗,也相當寬厚。當1735年下半年乾隆25歲登基之時,他對天祈禱,希望盡可能像他祖父那樣長時間地在位,但不超過其祖的六十一年。

乾隆具備當?shù)弁醯牧己盟刭|(zhì),因為在當王子時就已嚴格接受了完美君王角色的訓練。10歲半時受康熙之命進入上書房,在那里有十名漢族業(yè)師和五名滿族業(yè)師悉心向他傳授儒家倫理和滿洲兵術。授課時間從黎明一直延續(xù)到正午或下午,課程包括研習經(jīng)典、歷史、文學、哲學、宮儀、孝道、禮典,后來還有治國之術。另外,他也練習騎射。乾隆非常愛好歷史,尤其喜讀編年史,因為這類書籍提供了歷史上完美的帝王之統(tǒng)治模式。他終身最喜愛的榜樣是英武神勇的皇帝唐太宗(公元627—647年在位),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武功的顯赫和物質(zhì)的繁榮,加之太宗本人的謙遜和仁慈,令這位年輕的貝勒心馳神往。

在受業(yè)的歲月里,乾隆認識到完美的君主應具“識才舉賢、任用能臣之才智”,并能“竭彼等之智以佐國政”;還要學會避免偏信、提防朋黨傾軋和宦官專權,并應任人唯賢不避貴賤、師事智者而不吝封賞。

因此,乾隆在登基時已完全掌握了君王的統(tǒng)治術。他行事認真負責,雖然也略有點浮夸。正如他父親認為康熙朝太寬松一樣,乾隆認為他父親的統(tǒng)治太過嚴厲,因此刻意宣稱自己傾向于“執(zhí)中之道”。在統(tǒng)治的初期,由一些老練大臣輔佐,如鄂爾泰(1680—1745年)和張廷玉(1672—1755年)等。先輩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在他的時代開花結(jié)果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庫房充盈,王朝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富足景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