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拉格:一部歷史》序言(20)

古拉格:一部歷史 作者:(美)安妮·阿普爾鮑姆


到二十世紀初,沙皇俄國的流放制度已經(jīng)祛除了以往某些苛刻嚴酷的部分。十九世紀吹遍整個歐洲的監(jiān)獄改革之風(fēng)最終也把俄羅斯卷了進去。制度更溫和,管理更寬松。實際上現(xiàn)在看來,與后來所出現(xiàn)的情況形成對照的是,對于一批為數(shù)不多的即將成為俄國革命領(lǐng)導(dǎo)者的人來說,通往西伯利亞之路當時已經(jīng)幾乎不能算是什么嚴厲的處罰,即使它也并不令人舒服愉快。在獄中時,布爾什維克作為“政治犯”要比刑事犯受到一定的優(yōu)待,因此獲準擁有書籍、紙張和書寫工具。布爾什維克的領(lǐng)導(dǎo)人之一奧爾忠尼啟則后來回憶,在圣彼得堡的施呂塞爾堡要塞羈押期間,他閱讀了大量書籍,其中包括亞當·斯密、李嘉圖、普列漢諾夫、威廉·詹姆斯、弗雷德里克·W.泰勒、陀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等人的著作。即使按照后來的標準,布爾什維克也算吃得好、穿得好,甚至還有人給精心理發(fā)。一九○六年關(guān)押在彼得和保羅要塞的托洛茨基所拍攝的一張照片顯示,他戴著眼鏡,身穿西服,打著領(lǐng)帶,襯衫的雪白衣領(lǐng)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身后門上的窺視孔提供了他身在何處的唯一線索。一九○○年他被流放到東西伯利亞時所拍的另一張照片顯示,他頭戴皮帽,身穿厚實的外套,身邊圍著一群同樣腳蹬皮靴身穿皮衣的男男女女。所有這些東西在半個世紀之后的古拉格都是難得一見的奢侈品。

即使沙俄時期的流放生活的確惡劣得令人難以忍受,也總是不斷有人逃出來。斯大林本人曾被逮捕和流放過四次。他逃跑了三次,一次從伊爾庫茨克省,兩次從沃洛格達省——這個地方后來布滿了勞改營。因此,他對沙俄政權(quán)的“無能”極其鄙視。他的俄國傳記作家德米特里·沃爾科戈諾夫這樣表述他的看法:“你不必去勞動。你可以沉思默想自己的心事,你甚至可以逃跑,只要你想這么做。”

就是這樣,布爾什維克的西伯利亞經(jīng)歷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作為基礎(chǔ)的早期模式——以及一個應(yīng)當汲取的教訓(xùn):懲罰制度必須特別嚴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