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纏斗:方生與未死》外交領域的建樹(2)

纏斗:方生與未死 作者:袁偉時


]他建議中國政府派陳光甫赴美談判貸款問題。中國政府接受了這個建議,果然一舉成功。在這一階段,筆者閱讀過的有關爭取美國援助的記錄,都沒有提及宋美齡。

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國正式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時它的對華政策有所調整。

首先是極力扶持中國。1942年元旦白宮對中國駐美大使胡適說:“可告知蔣先生,我們歡迎中國為四強(美、英、蘇、中)之一?!蓖?0月10日,民國國慶,英美兩國都發(fā)表聲明放棄根據(jù)不平等條約取得的在華特權(英國有所保留,不放棄香港、九龍)。與此同時,決定給中國提供5億美元的巨額貸款;提供大量租借物資;加大對陳納德的美國志愿航空隊的支持力度;幫助整編中國陸軍,使之成為現(xiàn)代化的美式裝備師;應蔣介石的要求,推薦拉鐵摩爾為蔣的政治顧問;捧蔣介石為盟軍中國戰(zhàn)區(qū)總司令,任命史迪威為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和在華美軍司令;如此等等。

另一方面,美國又對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的獨裁專制和腐敗非常不滿,相應地采取了好些比較強硬的措施。例如,給英國和蘇聯(lián)等國的租借物資,受援國都可自主支配,唯獨給中國的由美國政府的代表史迪威控制。又如直截了當要求中國軍隊打破派系和任人唯親等腐敗現(xiàn)象,甚至要求蔣介石交出中國軍隊的指揮權,由史迪威統(tǒng)一指揮和整編,使之真正成為戰(zhàn)勝日本的主力。

美國這些政策和措施后面,是它的宏大的戰(zhàn)略安排。在當前,它把中國視為在亞洲的最主要盟國,是戰(zhàn)勝日本的主要同盟軍。戰(zhàn)后則希望中國繼續(xù)充當主要盟國,扶持中國成為亞洲民主、自由的支柱。1941年2月羅斯福的代表居里到重慶考察,他在給總統(tǒng)的報告中寫道:“中國現(xiàn)正處于十字路口。它可以發(fā)展為一個軍事獨裁國家,也可以發(fā)展為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如果我們明智地發(fā)揮我們的影響,我們就可以通過發(fā)動政治、社會和經(jīng)濟的改革朝著后一方向發(fā)展……”①[①陶文釗:《中美關系史》,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頁。]這些話清晰地表達了美國的戰(zhàn)略意圖。

1942—1944年間的蔣介石和史迪威之間的矛盾,實質是貫徹這一戰(zhàn)略意圖過程中美國式的自由、民主、效率和蔣介石的專制、小集團利益和腐敗的矛盾。如果按照國民黨的調子,簡單地把這一事件看作蔣介石及其政府維護國家獨立的斗爭,那就有美化蔣介石獨裁統(tǒng)治之嫌了。這樣的認識也無法理解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在堅決支持中國收回東北和臺灣、澎湖等地的同時,竟建議戰(zhàn)后以中國為主,派兵占領日本。不過,美國政府和史迪威過于天真,對改變蔣介石獨裁專制統(tǒng)治的復雜性缺乏認識,因而碰了一個大釘子。后來,美國日益清楚蔣介石政府是扶不起來的阿斗,“羅斯福自己說及中國尚在十七世紀,這樣的一個社會要出面擔當二十世紀的任務必定力不能繼”。②[②黃仁宇:《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353頁。]政策也就相應作了調整。

宋美齡在中美外交上的活動,不過是這個大框架下的小插曲。無論她多么賣力和能言善辯,也改變不了這個基本格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