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纏斗:方生與未死》太平天國公案的由來

纏斗:方生與未死 作者:袁偉時


太平天國研究歷來有基本肯定和基本否定兩派。這是正常的不同學術(shù)觀點之爭。但政治的介入,使問題復雜化了。

開其端的是孫中山。在他看來,“太平天國一朝為吾國民族大革命之輝煌史”,因而命追隨者編就《太平天國戰(zhàn)史》,并贊之為“今日吾黨宣傳排滿好資料”。換句話說,贊揚太平天國就是贊揚革命,就是為革命的合法性提供依據(jù)。中國共產(chǎn)黨崛起后,不少史家沿著孫中山的思路踵事增華,并摘引馬克思的話以證明太平天國確是一場革命。以后進一步推到極端,一部近代中國史被說成是“三大革命(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為綱”的歷史。直至今日,我們的中學和大學的標準教科書,還是跳不出這個窠臼。

可是,不但義和團怎么說都與革命不搭界,太平天國是否稱得上革命,也大有疑問。

從理論上看,洪秀全的綱領(lǐng)《天朝田畝制度》規(guī)定經(jīng)濟上實行徹底的絕對平均主義和公有制,“物物歸上主”,實行一切財物歸公的“圣庫”制度;政治上則規(guī)定從最基層到中央,層層實行絕對的專制統(tǒng)治,政教合一,軍政合一,行政和司法合一,百姓的勞動、教育、日常的一舉一動全都在基層官員嚴密監(jiān)控之下進行??傊?,是一個極權(quán)統(tǒng)治的軍事化社會。洪秀全更申明,“只有臣錯沒有君錯,只有子錯沒有父錯,只有妻錯沒有夫錯”,“妻道在三從”,婦女“硬頸不聽教”“起眼看丈夫”“眼左望右望”“面情不歡喜”“有喙不應聲”都“該打”!明白無誤是堅持三綱。從社會發(fā)展的眼光看,哪里有什么革命氣息?

從實踐看,更為荒唐。占領(lǐng)南京后,軍政官員驕奢淫逸、貪污腐化,無所不為;殺戮臣下,互相殘殺,血流成河;愚弄百姓,掠奪財物,劣跡斑斑;摧殘文化,燒書刪書,激起公憤。一般士兵夫妻不能團聚,軍政官員則按級別分配女人,無不妻妾成群。這樣的造反集團,哪有不覆滅之理?說他們比清帝國的統(tǒng)治集團更為進步,甚至不惜為他們加上一襲革命外衣,真是匪夷所思!

有人以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作為他們思想先進乃至革命的根據(jù)。《資政新篇》確實是非常卓越的先進思想文獻。洪秀全寫下31條批語,除4條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寫上:“是”或“此策是也”。洪仁玕1859年到達天京,20天后就受命掌理朝政。要是真正按他的思想辦事,太平天國的歷史確實可能改寫??墒牵樾闳B當時可以立即施行的如改進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關(guān)系的一些建議都不予理睬。從1859年4月到達天京到1864年6月太平天國覆沒,洪仁玕生活在其中五年,權(quán)力較大的時間只有一年半,1861年2月后的權(quán)力便一再削弱,眼見大廈將傾而無能為力。以他的思想作為判斷太平天國性質(zhì)的根據(jù)過于勉強了。

有的史家還以馬克思的贊揚作為肯定太平天國的根據(jù)。對現(xiàn)代學術(shù)來說,某一先哲的語錄本來不是判斷學術(shù)是非的根據(jù),何況馬克思學派對太平天國的否定,最早和最徹底的就是來自馬克思本人。這場戰(zhàn)爭的初期,馬克思確實曾滿腔熱情地贊頌太平天國。他說:“可以大膽預言,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xiàn)代工業(yè)體系的即將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隨之而來的將是歐洲大陸的政治革命?!保ā吨袊锩蜌W洲革命》1853年)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和對情況有更多了解,這位大思想家極其悲憤地作出新的論斷:“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老統(tǒng)治者們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丑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薄帮@然,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in 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才能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chǎn)物?!保ā吨袊浭隆?862年)也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清廷與太平天國不過是腐朽與丑惡的對立,兩者并無本質(zhì)的區(qū)別;他原認為是“革命”的太平天國之戰(zhàn),不過是屢見不鮮的改朝換代的新嘗試;這種局面是當時中國社會生活停滯,未有新的社會生產(chǎn)力和新的社會力量的必然產(chǎn)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