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眾病之王:癌癥傳》極端理念(4)

眾病之王:癌癥傳 作者:(美)悉達多·穆克吉


這種規(guī)律的生活節(jié)奏使霍爾斯特德遠離塵囂,得以全力以赴地對抗乳腺癌。在哈雷的??寺\所,霍爾斯特德曾目睹德國外科醫(yī)生以日趨精湛的技術對患者施行激進的乳腺腫瘤切除手術。不過霍爾斯特德知道,福克曼碰壁了——即使手術范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徹底,乳腺癌仍會復發(fā),最終會在術后數(shù)月甚至幾年內再度復發(fā)。

是什么導致這種舊病重發(fā)呢?1860年,英國倫敦圣盧克醫(yī)院里(St. Luke’s Hospital)的外科醫(yī)生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也注意到了這些惱人的局部復發(fā)。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令他沮喪;他開始用微小的黑點在乳腺繪圖上記錄下每一次復發(fā)的解剖學構造,標示原始腫瘤的發(fā)生位置、手術的精確范圍和癌癥復發(fā)的位置,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癌癥復發(fā)記錄法。令摩爾吃驚的是,隨著一點一點地描畫,浮現(xiàn)出一種模式——復發(fā)的位置恰恰多聚集在最初的手術邊緣,好像手術未能清理完全,殘留下來的癌細胞又卷土重來。摩爾總結道:“乳腺癌手術必須要徹底仔細地清除整個器官……術后癌癥的原位復發(fā)是因為原發(fā)腫瘤殘余繼續(xù)生長所致?!?/p>

摩爾的假設有一個明顯的推論:如果乳腺癌的復發(fā)是因為最初手術時切除不徹底,那么顯然在初次手術時,就應該切除更多的乳腺組織。既然摘除的邊界是癥結的所在,那么為什么不擴大手術范圍呢?摩爾強調,外科醫(yī)生試圖在手術中寬待女性患者,不令她們外形損毀,實在是“婦人之仁”,這會讓癌癥得以從刀下逃脫。在德國,霍爾斯特德看到福克曼不僅僅在手術中摘除了乳腺,而且還切除了乳房下方薄薄一層像扇子一樣的胸小肌,為的是徹底根除細微的癌細胞殘余。

霍爾斯特德把這種思路更向前推進了一步。??寺采狭艘欢聣?,但霍爾斯特德準備打穿這堵墻。他不打算切除功能不大的胸小肌,而是決定向胸腔的更深處挖掘,切除負責肩膀和手臂運動的胸大肌。這一創(chuàng)新不只霍爾斯特德想到了,紐約的一位外科醫(yī)生威利·梅耶(Willy Meyer)在90年代也獨立完成了同樣的手術。霍爾斯特德把這一舉措稱為“根治性乳房切除術”,其中“根治性”(radical)一詞取自拉丁語“根”(root)的意思;他要把癌癥連根拔起。

但是霍爾斯特德顯然鄙視“婦人之仁”手術方式的,他的手術并未止步于胸大肌。癌癥在他的根治性乳房切除術下仍然復發(fā),于是他將切除部位深入到了胸腔。到了1898年,霍爾斯特德的乳房切除術開始了他所聲稱的“一個更根治性的”轉變——這時,他開始切除鎖骨,直達其下方的一小簇淋巴結。他在一次外科會議上宣布,“我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清除了鎖骨下窩”,并且強調保守的非根治性手術處理乳腺癌是“切不干凈的”。

在霍普金斯醫(yī)院,霍爾斯特德的學生們孜孜以求,爭相開創(chuàng)手術技術以趕超自己的老師。約瑟夫·布萊德格(Joseph Bloodgood)是霍爾斯特德培養(yǎng)的第一批住院醫(yī)生中的一員,他已經開始探索從脖頸處開刀,切除一串位于鎖骨上的腺體。另一位明星弟子哈維·庫興(Harvey Cushing)甚至“切除了前縱隔”——深埋在胸腔里的淋巴結?;魻査固氐伦⒁獾?,“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在一些重大的手術中切除縱隔腔內的組織”。一場恐怖的“馬拉松”就此展開?;魻査固氐潞退膶W生們,寧愿切除身體的整個組織,也不愿面對癌癥的復發(fā)。在歐洲,一名外科醫(yī)生為一名患乳腺癌的婦女切除了三根肋骨和胸腔內的其他組織,并截去了一側的肩膀和鎖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