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00,北京的春天有點亂》迷霧重重的使館之圍(4)

1900,北京的春天有點亂 作者:金滿樓


在了解了這個基本前提后,使館之圍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當時參加圍攻使館的主要是董福祥的甘軍和榮祿直接指揮的武衛(wèi)中軍,另外還有少量由慶親王奕勵指揮的軍隊。在整個進攻過程中,榮祿和奕劻是很聰明的,他們心里十分清楚攻擊外交人員會在日后帶來極大的危害,想必也能體會慈禧太后的良苦用心。至于董福祥的甘軍,他們仇恨洋人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但他們的武器裝備相對落后,正如當時的一個笑話說,李鴻章得知進攻使館的軍隊是董福祥的甘軍后,他大笑著告訴外人:“盡管放心,使館無恙!”

董福祥當時和端王載漪等人走得很近,他在接到進攻使館的命令后自然會盡心盡力,但問題是慈禧太后在圍攻使館的決策中也相互矛盾,圍攻使館時斷時續(xù),并不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正如吳永在《庚子西狩叢談》中記載的,慈禧太后曾說:“我本來是執(zhí)定不同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間,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但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總沒有叫他們十分盡意地胡鬧?;饸庖贿^,我也就回轉(zhuǎn)頭來,處處都留著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地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慈禧太后說的“他們”,顯然指的是載漪等人,盡管中間可能會存在失控的情況,但慈禧太后控制不了義和拳,但對于載漪、董福祥他們終究還是能掌控的。事實上,慈禧太后的做法也很陰險,她在事后也是把圍攻使館的責任推到了載漪等人身上,殊不知她才是最后的決策者。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不想傷及公使,慈禧太后又何必要命令圍攻使館呢?這可能有兩方面因素,第一是在詔告義和拳為義民后,在義和拳反洋情緒高漲的時候,清廷必須要有所表示,那圍攻使館就具有很好的象征意義---與其讓義和拳去圍攻使館最后弄得不可開交,倒不如讓可控的清軍來完成這個表演。當然,這個表演還不能演的太假。

慈禧太后下令圍攻使館的另外一個原因恐怕是為了給公使們制造一定的壓力,類似于通常說的“以戰(zhàn)促和”,或者干脆把公使們變成“人質(zhì)”。這種策略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時候曾經(jīng)用過,那就是將當時英法談判代表巴夏禮等人拘捕,用以挾制英法并迫其接受停戰(zhàn)。

林華國先生在《庚子圍攻使館事件考》一文中詳細闡述了這個觀點:“庚子年對使館的進攻,很象是故技重演。西太后的目的是想把租界內(nèi)的洋人變成自己手中的人質(zhì)。清政府的方針是:一方面想攻占肅王府使英使館陷入‘無法防守’的險境,另一方面盡力避免對英使館內(nèi)的外國使節(jié)及其家屬造成重大傷亡。除猛攻肅王府外,清軍還力圖攻占位于英使館東南方的法使館,這似乎也是為了對外國使節(jié)加大心理上的壓力??磥恚逭哪康牟⒉皇钦嬉钠绞桂^’,而是要通過攻打使館使外國使節(jié)陷于‘準人質(zhì)’的危險境地,以此作為向外國求和的一種輔助手段。既然如此,進攻必然兼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為了對外國使節(jié)形成較大的威脅,進攻必須有一定的猛烈程度;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對使館人員(特別是外交官員)造成重大傷亡,給議和造成新的障礙,進攻又必須留有余地而不能是摧毀性的?!?/p>

理解了這層含義后,使館圍而不克的道理便不言而喻。要不然,以使館極度缺乏重武器的并不到500人的衛(wèi)隊豈能抵抗得?。繌拇褥蟮脑拋碚f,倘若真有心來攻,“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事實上,當時被圍困的人在后來的回憶錄中,都曾提到清軍當時奇怪的進攻,譬如康格夫人在北京信札中就曾說《北京信札》,“中國人的射擊角度總是過高”,他們甚至還“繳獲了一些來復槍”(這似乎與榮祿暗中給使館運送軍火的傳聞相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