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鍵時刻》應對一個矛盾重重的中國(6)

關鍵時刻:美國精英眼中的中國、美國與世界 作者:門洪華


這一學派認為,與大國沒有牢固而穩(wěn)定的關系將損害中國范圍廣泛的利益,并使中國與本地區(qū)其他國家的關系復雜化。中國現代化努力是采取大國取向的一個明顯的理由,西方大國(美國和歐盟)是先進技術、資本和投資的主要來源。俄羅斯是能源和軍事裝備的重要供應國、投資的場所,對中國的國家安全舉足輕重。這派學者傾向于認為,中美關系是“重中之重”,保持與華盛頓的和諧關系應當成為中國外交方面的當務之急。這些學派的大多數成員都屬于中國的美國問題研究界,包括北京大學的王緝思、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復旦大學的吳心伯以及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崔立如。這一學派曾一度主導了中國外交,使中國一度奉行“美國優(yōu)先”的政策,但是這一學派在后來影響力下降,中國的對外政策變得更加多樣化。

這一學派中的一些人認為,中國應當重視俄羅斯。北京大學的潘維認為,美國對中國而言是一個終極目標,追求中美戰(zhàn)略伙伴關系是一種良好的愿望,其好處遠少于壞處。潘維等學者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應當調整,與莫斯科建立更加密切的關系。他們要求對美國采取更加強硬的政策,同樣對最近30年來得到貫徹的、注重向西方發(fā)達國家開放的外交思路持懷疑態(tài)度。

截至幾年前,這一學派的某些學者堅持認為,中國應當在外交方面重視歐盟,因為歐盟是多極世界中的重要支柱。但是,2008年以來,他們的聲音消失了,因為布魯塞爾的組織工作失調,歐盟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軟弱無力。中國的分析家已經對歐盟感到失望。

雖然學者們就注重大國是否明智的問題展開辯論,但是他們指出,中國的多數高級領導人和決策者在中國的國家需要與利益問題上很務實,因而仍然采取了重視大國的做法。他們的邏輯是,中國如果與上述三個大國當中的任何一個關系緊張,代價都會太大。盡管如此,這種取向已經有了調整,即放棄對美國的“壓倒性”關注,轉而采取比較均衡和全球性的政策。

亞洲優(yōu)先派

亞洲優(yōu)先派主張中國外交應集中于鄰近的周邊地區(qū)和亞洲鄰國。他們認為,中國鄰近地區(qū)不穩(wěn)定將嚴重阻礙國家的發(fā)展和國家安全,應當注重加強與周邊國家發(fā)展關系,穩(wěn)定周邊環(huán)境。正如一位學者所說:“每一個大國都必須保護自己的后院。”這一學派主要由亞洲問題專家構成,重點討論各地區(qū)發(fā)展趨勢,包括不斷演變的地區(qū)多邊架構、美國的角色、印度的角色、朝鮮問題、東盟的角色、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以及其他亞洲議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