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者活躍在軍界、大學和智庫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刊物和書籍充滿了強硬的現實主義言論。一些非軍方的學者,如清華大學的閻學通、南開大學的張睿壯(兩位都是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肯尼思·沃爾茲的學生)都自我標榜為堅定的現實主義者。閻學通在很多問題上都持鷹派立場,對他而言,和平崛起是一個危險的理論,因為該理論給潛在的反對者(包括臺灣)一種信息,即中國不會采取強制措施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利益。閻學通曾強調,中國應該毫不猶豫地、在必要的時候動用武力確保臺灣不走向法理“獨立”。
對張睿壯而言,“和平發(fā)展”、“多極世界”以及“美中戰(zhàn)略伙伴關系”等言論代表了一種錯誤認識,這些言論誤判了國際形勢,給中國的政策帶來失誤。張睿壯認為,中國應該采取一種更加保守的對美政策,“美國長期以來就不斷打擊中國的利益。中國應該不滿意中美關系的現狀。這一關系并不處于良好的狀況中。如果中國不針對美國,那么美國就將凌辱中國的利益,中國自然也就成為美國的玩偶”。對于冷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多極化主張,張睿壯認為這種看法過于樂觀,低估了美國霸權給中國帶來的挑戰(zhàn),放松了中國的警惕性。
因此,現實主義者是有關中國的外部環(huán)境、兩岸關系和美國問題的悲觀論者。尤其是,他們對中國的國家利益采取狹隘和自私的定義,拒絕接受有關全球化、跨國挑戰(zhàn)和全球治理的觀念與政策。像本土主義者一樣,中國的現實主義者往往認為,西方爭取中國進一步參與全球治理的努力是一個危險的陷阱,旨在拖住中國、耗盡中國的資源和阻礙其經濟增長。然而,現實主義并不秉持孤立主義,而是主張對中國狹隘的國家利益給予冷靜的界定和堅決的維護。
大國學派
另外一個群體可以界定為大國學派(The Major Powers School)。他們認為中國應當集中處理與世界各個大國和大國集團(如美國、俄羅斯、歐盟)的關系,而較少關注發(fā)展中國家或多邊主義,“大國是首要”是他們的座右銘。這一學派的學者們往往是美國、俄羅斯和歐盟問題專家。有趣的是,這些分析家并不認為印度、日本或東盟是“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