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久在國內(nèi)的麥孟華卻另有看法,他五月二十九日寫信給梁啟超,反對同人中請他到天津辦報的主張:“同人皆主張公至津辦《國風》,弟亦期期以為不可。欲辦旬報,則仍在東發(fā)表政見足矣,何必人在津(原注:人在東與在津何異),然后能發(fā)政見耶?若木來,言北中陰象環(huán)伏,土(袁世凱)懾于過庭(孫中山)、叔度(黃興),而唐(唐紹儀)則又利用同記,唐為同所挾,土又不為唐挾制,土且與唐大有意見,今留守一事,直幾如兩總統(tǒng),現(xiàn)象如此,大亂即在目前,弟意以為斷斷不必居津。且天地晝晦,魑魅逢人,絕無益處,何必居此險地乎?又云南北合辦一報,邀公主持,此無論必不能成,即成亦兩姑之婦,且公之地位,豈有為人喉舌之理,此則不待弟之陳說,公必拒之矣?!保ㄍ?,621頁)他在同一天還有一封信給康有為,說到當前局勢:“南置留守,權極大,儼然兩總統(tǒng),南中又各有勢力,各有意見,各有野心,必不肯受制,局勢危險至斯而極。借得外債,亦止夠兵餉一霎之用,必不足有為。爆發(fā)之期,不出二三月外,奈何奈何!”(同上,622~623頁)
據(jù)說,同人中贊成梁啟超回國辦報的雖然很多,但對他入政界、入黨派,卻都持謹慎態(tài)度,比如被稱為山人的潘之博,就不主張梁啟超此時回國。甚至梁的老朋友楊度也表示,這個時候請梁回國,等于害了他。這里面牽涉的問題相當復雜,不僅有梁啟超個人的問題,包括他的聲譽、安全、出路、前途等等,還有民初的黨爭,除了同盟會,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打梁啟超的主意,這使他感到頗有些為難。羅癭公有句話說得很真切:“公之歸無論何時,均可自主,若一人電招,即思歸來,一人電阻,又不欲歸,皆非自我作主也?!保ㄍ?,642頁)梁啟超的處境就是這樣,其進退幾乎全被別人所左右。但他的確是民初組黨活動中的靈魂人物,他的《中國立國大方針商榷書》則猶如一篇建黨宣言。
五月十九日,共和建設討論會的孫洪伊寫了一封信給同會的黃可權,信中詳細討論了梁啟超回國可能遇到的問題,他將其歸納為無一名義而有五害,所以“務請吾兄即切實作一書,以與滄公(梁啟超),勸其萬勿北行”。(同上,629~632頁)他還要黃可權敦促何擎一、麥孟華給梁啟超寫信,勸其緩行。過了兩天,他又致信湯覺頓,商量梁啟超回國的辦法:“惟就日來情形觀之,似滄公歸計,應俟本會與統(tǒng)一共和黨、國民協(xié)會并合結果如何,再定行止?!保ㄍ希?33頁)他還說:“滄公歸國之期愈遲重,則社會之歡迎愈至,自行歸國,終不如國人迎之以歸,能否于社會上占大勢力,其關鍵全在此也?!保ㄍ?,634頁)五月二十九日,他本人也給梁啟超寫了一封長信,詳細介紹了共和建設討論會與共和黨合并的情形,并告之:“總統(tǒng)聘公之命,日內(nèi)當可發(fā)表(約在南京留守取銷之后,至遲不出一月)。副總統(tǒng)通電諒亦可辦到。公歸不遠然總望我公歸時,勿過急速也?!保ㄍ?,639~640頁)
這期間,麥孟華果然給梁啟超和湯覺頓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勸阻梁啟超,第一不要急著回國,第二不要加入統(tǒng)一黨。他說,這是向構父、孫洪伊、黃可權的意見,他本人也是贊成的。這個統(tǒng)一黨是章太炎創(chuàng)建的,最初以章太炎、張謇、程德全、熊希齡、宋教仁為理事;不久,在張謇的主持下,統(tǒng)一黨與國民公會、國民協(xié)進會、民社、國民黨(不是后來同盟會改組的國民黨)合并,在上海成立了共和黨,選舉黎元洪為理事長,張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彥圖(蒙古族)為理事。該黨的主要訴求即強化袁世凱的權力基礎,反對同盟會對袁世凱的制約,這與梁啟超在《中國立國大方針商榷書》中所言頗有相似之處,就是強調(diào)國權主義,反對民權主義,主張開明專制。章太炎雖然創(chuàng)建了這個組織,但他對一些共和黨人趨炎附勢、謀官謀食的做法很看不慣,所以,共和黨成立不足十天,他就在北京召集統(tǒng)一黨開會,宣布統(tǒng)一黨獨立。又過了兩三個月,他索性退出了統(tǒng)一黨,成了一個無黨無派的人。再后來,統(tǒng)一黨在北京重新開會,選舉王賡(王揖唐,后來成了著名的漢奸)、張弧、王印川、湯化龍、朱清華五人為理事。在此之前,他們或許向梁啟超發(fā)出過邀請,擬舉他擔任調(diào)查研究部部長,時間應在章太炎宣布統(tǒng)一黨脫離共和黨之際。向、孫、黃、麥反對梁啟超加入統(tǒng)一黨,應該也在此時。麥在信中講了不宜入統(tǒng)一黨的五大理由,第一條就說,統(tǒng)一黨推重梁任公,是為了排詆章太炎;其二是統(tǒng)一黨內(nèi)部紛擾,恐不久還要分裂;其三是說該黨黨員與梁沒有感情基礎;其四認為梁啟超加入該黨,也只能屈尊于五位理事之后,做不成事;其五則許諾共和建設討論會即將與國民公會和共和統(tǒng)一黨合并,并推梁為首領。除了這五條,麥孟華還特別提醒梁啟超注意,不要因此傷了大家的心,這些人為你歸國,“極力布置,極力運動,皆為公出力,今公忽顧而之他,則彼等種種布置運動,豈非鄙諺所謂巴結不上,彼等自極下不去,公亦太覺不情,且公方函來電來,極力與之拉攏,今忽有此,人亦疑公之有詭詐操縱(公固不必如是,然形跡可疑),大不可也。彼等數(shù)人中頗有一二人略有不滿之微詞,彼等不言,而其詞氣神色間已可窺見”。(同上,635頁)這樣的話,如果不是麥孟華,別人一定是說不出來,亦不肯說出來的。畢竟他們是幾十年一同走過來的老同學,才能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