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啟超傳》中國應該采用何種政體(1)

梁啟超傳(套裝上下冊) 作者:解璽璋


不過,梁啟超最初并不為所動。據(jù)十月初六日《申報》載,他致電袁世凱,懇請辭去法律副大臣一職,并建議“速開國民會議,合全國人民代表,以解決聯(lián)邦國體、單一國體、立君政體、共和政體之各大問題,及其統(tǒng)一組織之方法條理”。(同上,563頁)他認為,只有這樣,或者可以避免分裂之禍。同一天,他又致信羅癭公,要羅向袁世凱陳述他不就職的理由以及準備與袁合作的設想。其中寫道:

鄙人既確信共和政體為萬不可行于中國,始終抱定君主立憲宗旨;欲求此宗旨之實現(xiàn),端賴項城(袁世凱),然則,鄙人不助項城,更復助誰?至旁觀或疑為大勢已去,引身規(guī)避,此則鄙人平生所決不屑者。鄙人既抱一主義,必以身殉之,向不知有強御之可畏。昔者與不法之政府斗,率此精神;今日與不正之輿論斗,亦同此精神。項城若真知我,當不至以此等卑劣怯根性疑我也。至此次所以堅辭不就職者,凡辦事貴期于有成,當不惟其名,而惟其實;當用所長,而不當用所短。

吾自信,項城若能與我推心握手,天下事大有可為。雖然,當今舉國中風狂走之時,急激派之所最忌者,惟吾二人,驟然相合,則是并為一的,以待萬矢之集,是所謂以名妨實也。吾自問,對于圖治方針,可以獻替于項城者不少,然為今日計,則撥亂實為第一義,而圖治不過第二義。以撥亂論,項城坐鎮(zhèn)于上,理財治兵,此其所長也。鄙人則以言論轉(zhuǎn)移國民心理,使多數(shù)人由急激而趨于中立,由中立而趨于溫和,此其所長也。分途赴功,交相為用。而鄙人既以此自任,則必與政府斷絕關系,庶可冀國民之漸見聽納。若就此虛位,所能補于項城者幾何?而鄙人則無復發(fā)言之余地矣。此所謂棄長用短也。熟思審處,必當先開去此缺,乃有辦法。

他還說:

共和之病,今已見端,不出三月,國民必將厭破壞事業(yè)若蛇蝎,渴思所以治之。此時,則我輩主義獲伸之時也。而此三月之中,最要者需保京師無恙,其下手在調(diào)和親貴,支持財政,項城當優(yōu)為之。次則因勢利導,轉(zhuǎn)變輿論,鄙人不敏,竊以自任。鄙人無他長處,然察國民心理之微,發(fā)言抓著癢處,使人移情于不覺,竊謂舉國中無人能逮我者。(同上,569570頁)

梁啟超所說不無道理,對于一個試圖以言論影響輿論,轉(zhuǎn)移國民心理的人來說,必須與政府斷絕關系,確保其獨立之身份,才能保證言論的客觀公正性,并具有說服力。他最初的理想仍是君主立憲、開明專制,希望通過不流血的和平方式,實現(xiàn)社會的轉(zhuǎn)型。此時,他發(fā)表了《新中國建設問題》一文,欲就理論方面貢獻其解決國體、政體問題的意見。這篇文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論單一國體與聯(lián)邦國體的問題,下篇論虛君共和政體與民主共和政體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聯(lián)邦國體的問題呢?梁啟超說:“我國之大一統(tǒng),逾二千年,單一國聯(lián)邦國之問題,本無從發(fā)生也?!保ā讹嫳液霞の募分?,27頁)但武昌起義之后,在很短的時間里,各省相繼宣告獨立,于是,有人提出以組織聯(lián)邦國的方式實現(xiàn)新的統(tǒng)一。他譏笑有這種想法的人,“手段毋乃太迂曲”—繞的彎子太大了,本來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分割成若干小國,再聯(lián)合成一個大國,這么做意義何在?而且他說:“今日合全國俊髦,以謀構(gòu)造唯一之新中國,猶懼不給,其更有余力以先構(gòu)造此二十余邦乎?此不可不熟審也。夫構(gòu)造唯一之新中國,不過由舊而之新耳,為事雖難而尚易;構(gòu)造二十余邦,乃自無而之有,為事似易而實難。此不可不熟審也?!保ㄍ希?9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