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3 歷史與社會科學(8)

歷史研究導論 作者:(英)邁克爾·斯坦福


在此注意這里的前提假設。計量經(jīng)濟學家多將目光集中于可計量事物,并認為凡不能計量的事物,多半與他們的旨意不符。再者,他們原意在于削除歷史的復雜性,并假定他們確知走這條危險的捷徑的方法。公正地說,沒有歷史學家可以涵蓋一切事物,故歷史學家莫不承認捷徑實有必要。引起質(zhì)問的,乃是這些方法應否交由其他學科的理論來確定。第三個假設,亦即“新”經(jīng)濟歷史學家能夠鑒別出可提供最佳解釋的現(xiàn)象,最讓人懷疑。再者,尋求解釋因素,歷史學家亦以為是常見的做法。許多人不以為然的,乃是可否在事前預知哪些解釋因素是可計量的--這就是第一個假設。

歷史計量學

另一位“新”經(jīng)濟歷史學家特明(Peter Temin),曾將“新”經(jīng)濟史形容為“應用新古典經(jīng)濟學的一種形式”,至于其方法則是“先選取經(jīng)濟行為某一方面的正式模式,據(jù)此模式搜集資料,將資料與模式結合,從中得出結論”。See Temin(1973),p.8.同樣,這個程序?qū)儆诳茖W而不屬于歷史。在此,我們再次注意到這是將預設的模式加諸材料,而只有適合該模式使用的材料才會入選的做法。不能在經(jīng)濟模式中適用的資料(例如宗教或政治見解)又該如何?是否該予以忽視或排斥?

另一位美國經(jīng)濟歷史學家福格爾(R.W.Fogel)形容計量歷史學為“‘科學歷史’的新派別”。他還說:“計量歷史學家的共同特征,就是采用社會科學中的計量方法與行為模式來研究歷史。計量歷史學家執(zhí)意以明顯的人類行為模式和基礎來研究歷史?!盨ee Fogel and Elton(1983),pp.24-25.他更明確地表示,計量歷史學不僅能應用于經(jīng)濟史,也可以應用于“人口及家庭史”。Ibid.

這里存在的問題,則是可否在典型歷史學方法或認知不遭扭曲的情況下,引進社會科學中曾使用的計量方法與行為模式。同時,還必須提醒一點,誠如稍前所述,即使是社會科學家,也并非一致肯定行為模式與計量方法的價值。意大利經(jīng)濟歷史學家奇波拉就排斥這種“新”經(jīng)濟史。他認為這種“新”經(jīng)濟史的缺點在于過分簡化、主觀,并且是后見之明(ex post reasoning),至于它所依據(jù)的“哲學及認識論的基礎又非常粗淺”。并且,它將陷入下述危機,例如為遷就方法而限制結果,以及依據(jù)方法為結果定位。Cipolla(1991),p.59,69.總之,即使歷史學家亦無權排斥任何能助其了解真相的方法??墒牵瑲v史學家絕不容許方法為他開處方,指使他預先選定材料,更不容許任何外來理論為他的解釋塑形。在這些方面,歷史學家期望享有自由抉擇權,且對以理論為基石進行的探究深表懷疑。多少個世代的經(jīng)驗,乃使歷史學家意識到,若在研究過程期間,就運用原先期望在收尾時方能發(fā)現(xiàn)的東西,可能導致危機?;\統(tǒng)地說,此乃本國國王、將領大多英勇,他國則不然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