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先生1998年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到了一個為很多普通的中國人所不熟悉的名字——徐繼畬。
克林頓之所以提及這個晚清時期的中國人,是因為美國首都華盛頓市區(qū)的重要建筑——華盛頓紀念碑的第20級西墻上鑲嵌的一塊長4.5英尺、寬3.5英尺的花崗巖石碑。在這塊用標準的中文楷書書寫的石碑上,刻有出自徐繼畬的著作《瀛寰志略》的一段話——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于勝廣,割據(jù)雄于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chuàng)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鎔鎔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杰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shè)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guī),公器付之公論,創(chuàng)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客觀說,即使在21世紀初葉的中國,對于美國首任總統(tǒng)華盛頓和美國的政治制度能有如此高屋建瓴的認識,也不能算是落伍,更何況是在那個被龔自珍稱為“萬馬齊喑”的特定歷史時期呢?
我們要感謝克林頓,因為他的這番講演讓徐繼畬這個被埋沒的歷史人物再一次走進了中國大眾的視野。
那么,徐繼畬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歷史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