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一個由幾十輛車組成的車隊正在美國中部一段泥濘的道路上艱難地行進。這個車隊要從美國東部的華盛頓開往西海岸的舊金山,作一次橫穿美國大陸的行軍,他們要向沿途的居民展示美國軍隊強大的實力。
不幸的是,惡劣的路況讓車隊里的汽車故障頻出。更加糟糕的是,車隊的司機對汽車的了解遠遠趕不上他們對馬車的熟悉程度。盡管這次行軍只有5200多公里,車隊卻足足花了62天時間才走完,這個速度僅僅比步行走完這段路程快幾天而已。
在今天的美國,要開車走完這段路只需要4天時間。一位參加那次行軍的軍官曾經(jīng)回憶道:這是一次“乘坐卡車和坦克穿過最黑暗的美國”的旅行。35年后這位軍官成為了美國第34任總統(tǒng),他就是艾森豪威爾。
這一年美國的汽車產(chǎn)量已經(jīng)躍居世界第一。汽車把美國人帶到了以前從來也去不了的地方,讓他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汽車讓人們的夢想得以延伸,但美國人這時候最需要的是能讓汽車飛馳起來的道路。
1927年,美國政府投資開始把分散在幾個州的道路連接起來,修成一條橫穿美國東西的公路——66號公路,工程直到1938年才完工。公路從芝加哥一路連貫到洛杉磯,甚至還向南延伸至圣塔莫妮卡,全長約4000公里。有了它,人們可以輕松地在5天之內(nèi)橫跨美國的8個州、3個時區(qū)。
66號公路是美國最早橫貫北美大陸的一條公路,被美國人稱作“母親之路”。它是美國夢的象征,見證了美國人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1929年的大蕭條讓1300多萬人失業(yè),靠救濟度日。這時修建66號公路的工程為困難時期的美國提供了上萬個就業(yè)崗位,成為眾多工人維持生計的救命稻草,幫助他們度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期。
1930年俄克拉荷馬州遭受了干旱和沙塵暴的襲擊,350萬人被迫離開農(nóng)場。他們收拾起僅有的家當(dāng),沿著66號公路,一路往加州前進,希望在西部尋找財富、追求新的生活。小說《憤怒的葡萄》就是以這個事件為背景,講述了發(fā)生在那個時代逃荒者的故事。小說的作者把66號公路稱為母親之路,是飛翔之路。1940年這部小說獲得了普利策文學(xué)獎,之后又被改編成了電影,并獲得了當(dāng)年的奧斯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