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茂清
1948年底國共大決戰(zhàn)勝負已分,南京政府精銳喪盡,人民解放軍已飲馬長江北岸。四面楚歌的蔣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1日發(fā)表了被毛澤東稱為“求和聲明”的《元旦文告》,表示愿和談下野,意欲通過談判使中共停止進攻,爭取時間整頓兵馬,卷土重來?!按偨y(tǒng)”李宗仁也要求與中共談判,希圖談出一個“劃江而治”的局面,坐穩(wěn)江南半壁江山。
此時此勢,毛澤東需要面對的,是“宜將剩勇追窮寇”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國,還是“沽名學霸王”滿足于“南北朝”?他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將革命進行到底”。
【蔣介石:希望談出個“南北朝”局面】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布下野,但退而未休,在老家溪口遙控時局。
蔣介石與李宗仁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政敵了,但在劃江而治這一點上兩人高度一致,蔣曾多次向李宗仁表示,支持他與中共談判,談出一個“南北朝”的局面。
為迫使中共接受劃江而治,蔣介石搶在下野之前,部署軍事,給中共施加壓力,任命了一批親信將領擔任長江江防指揮官,如以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全盤掌握蘇浙皖三省及南京、上海的軍事指揮權。又在宣布下野后的1月下旬,在溪口召開會議商討長江防御,決定把江防分為兩大戰(zhàn)區(qū),湖北宜昌至湖口以西由白崇禧指揮,有40個師約25萬人,湖口以東到上海由湯恩伯指揮,有75個師約45萬人,并配備兵艦172艘、飛機230余架,協(xié)同固守長江一線。
3月3日,南京政府談判代表張治中到了溪口,向蔣介石匯報草擬的和談“腹案”。張治中講到和談“限度”即現(xiàn)在所說的底線時說:“我們希望能夠確保長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國民黨領導,如華北、東北各地由中共領導一樣?!睂Υ?,蔣表示首肯。
蔣表面上是下野了,但引退后兩個多月時間里,每天都在發(fā)號施令,以備戰(zhàn)求和為口號,規(guī)劃、操縱長江防御作戰(zhàn)部署。國防部部長何應欽遵照蔣的命令,組建了12個編練司令部,源源補充訓練新兵;已被解放軍殲滅的嫡系部隊各個師的編制,也很快恢復,并任命了蔣信得過的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