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大學生氣憤的是,這樣一位師長,竟被高層彈壓,被迫辭職離京。北大學生上書,要求下令挽留。馬寅初、李大釗、哲學系教授馬敘倫,一同去教育部請愿。如果教育部不全力挽留蔡校長,北大教師“將一致辭職”。教育部順應(yīng)民意,明文挽留蔡元培。蔡元培復電民國政府,強調(diào)對學生不可以鎮(zhèn)壓,否則絕不返校。
學潮本已平息,鄧中夏和地質(zhì)系學生高君宇,又組建起“北京市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lián)合會”,號召抵制日貨,把學潮推向新高。5月17日,外省學生上街游行,聲援北京。19日,北京25000名學生再次總罷課,四處演講,抵制日貨,還組織起“護魯義勇隊”。
學潮在全國迅速蔓延,許德珩率同學南下天津、濟南、南京、上海。5月21日,各地學聯(lián)代表在上海龍華體育場開群眾大會,北大代表說,“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僅僅把大清門的牌匾換作中華門,這樣的革命不算徹底,我們這次,要做徹底的革命”。恰好,孫文從廣東負氣出走,剛剛抵達上海,他告訴北大學生,“我所領(lǐng)導的革命,倘早有你們這樣的同志參加,定能成功”。
6月3日,北大有大批學生走上街頭,進行演講。反動當局出動了軍警進行大逮捕,第一天就有178人被捕,其中十之七八,是北大學生。第二天有更多的學生走向街頭進行講演,向群眾做宣傳。這一天,北洋政府出動了馬隊,對學生隊伍進行沖擊,有七八百學生又被逮捕。但是北大學生斗爭也很英勇。第三天,又有更多的學生走向街頭。
——北大原副校長沙建孫
6月11日,已被北大拋棄的陳獨秀,來到前門外,跑上新世界游藝場3層,散發(fā)《北京市民宣言》。當晚,警察突然闖進北池子箭桿胡同9號,抄了陳獨秀的家,逮捕了陳獨秀。長沙學運領(lǐng)袖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上發(fā)表《陳獨秀被捕及營救》,說陳獨秀被捕,“無非是為著賽因斯和德莫克拉西”,他盛贊陳獨秀是“思想界明星”,具有“至高至賢精神”。
全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首先是上海的六七萬工人自動投入斗爭,全國有20多個城市,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廣大的群眾運動的聲勢。
——北大原副校長沙建孫
6月10日,徐世昌總統(tǒng)在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批準”他們辭職。23日,徐世昌會見各界代表,山東代表聲淚俱下,說“自濟南啟程時,山東父老兄弟姐妹皆環(huán)跪車站,叮囑代表請求不遂,不得生還”。后來做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屈武,當時是陜西請愿學生代表。他曾慷慨陳詞,說到痛心處,跪地痛哭,以頭觸地,鮮血直流。徐世昌當即宣布,他已電令巴黎,從緩簽約。
1919年6月28日,陸徵祥拒絕在《凡爾賽對德和約》上簽字,山東權(quán)益案暫時懸留。
老北大的校慶日,是12月17日,1953年以后,才改成5月4日,這無非是因為北大發(fā)起了五四學潮。把一座著名學校的生日,改成另一個日子,不一定合理,但它至少可以說明,五四學潮對北大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沒有五四學潮,北大的社會影響不會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