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總結兩句吧:第一,袁世凱的《戊戌日記》總體上是可信的,倒是康梁有些話著實不能信。我們不能因為袁后來稱過帝,就認定他前面就沒干過好事,甚至沒有真話了。同理,我們不能因為康梁搞的是維新,就認為他們一切都對,一切都真。對這種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狂人,我們還是需要警惕的。第二,康有為的圍園密謀確實是孤注一擲。不但擲了光緒,還把袁世凱擲了出去。對于袁來講,告不告,都算是欺君之罪了。事實上,事后還有人找過他的事。說他“既同謀又出首,首鼠兩端”,只不過榮祿出面保護,說:“袁乃我的人,無所謂首鼠兩端”,他這才得以安然過關。而他所謂的告,加重了政變的危害程度,一是太后對光緒由原先的訓政,一變而為必欲廢之而后快;二是成全了六君子。但是這一切,袁都是被動的,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我們還要追溯到康有為這里的。有外電評論為證:
英國觀察者貝思福:“我很遺憾,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些維新者辦事沒有章法,過分急于求成,因而造成了他們的救國事業(yè)的失敗?!?/p>
英國公使竇納樂:“我認為中國正當?shù)淖兎ǎ汛蟠蟊豢涤袨楹退笥褌兊牟恢切袨楦銐牧?。?/p>
英人在上海辦的《字林西報》:“維新黨的計劃是不切實際的。光緒可能把中國弄得不成樣子,太后是宮廷中唯一頭腦清晰的人,而她之及時干涉是有裨于時局的?!?/p>
赫德私人信件:“皇帝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他的顧問康有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經(jīng)驗,他們簡直是以好心腸扼殺了進步——他們把足夠九年吃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都填塞給它吃了。”
站在保守主義的角度,改良是對的,但是改良也是需要章法的。正如劉軍寧先生所言:“現(xiàn)在是傳統(tǒng)所達到的最新境界”,是先輩以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和智慧所投下的選票,“人們只有知道自己走過何處,知道自己現(xiàn)在身在哪里,才能知道最近的將來去往何處”。相形之下,康有為的改革就有些“三不知”的嫌疑了。既不知過去的路徑,也不知現(xiàn)在的起點,更不知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