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富洋行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英國公司之一,在上?;斓靡恢辈诲e。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利富洋行為了提高競爭能力、了解競爭對手情況,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打算在上海吳淞口設(shè)立幾個觀察點,隨時報告各國海輪進出情況。吳淞口離租界有很長一段距離,這就非得用電報不可,否則等你觀察完再馳馬回報,人家早就進港卸貨了。
可是呢,上海政府對電報的態(tài)度很明確,決計不允許這種申請。利富洋行先請當(dāng)時的英國總領(lǐng)事巴夏禮出面申請,被堅決拒絕。利富洋行駐上海的頭頭雷諾是個富有冒險精神的英國人,他覺得反正中國人軟弱好欺,不妨搏上一搏,先造成個既成事實。于是雷諾橫下一條心,拍出一萬兩白銀,從英國進了一批電報材料,找來兩個德國技師,外加雇來的二十幾個中國民夫,都集結(jié)到了上海租界與吳淞口之間的地段。
開工之前,他既不向官府申請,也不請示英國領(lǐng)事,而是自己甩開膀子,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沿著川沙廳(今上海浦東)小岬到黃浦江口金塘燈塔間偷偷摸摸建起了一條專用電報線路,長達二十一公里,光是電線桿就立了二百二十七根。
那時候洋人囂張,尋常百姓見了都繞著走;而官府的人呢?他們一見這些工人有恃無恐地當(dāng)?shù)劳诳釉詶U扯線,以為必有后臺,也不敢上前詢問,誰也沒想到是洋鬼子偷偷上馬的項目。結(jié)果民不究,官不查,上海乃至全中國第一條電報線就這樣生生被膽大包天的雷諾給建起來了。
雷諾是個洋人,不曾想到為自己算上一卦。他不知道就在自己架線的同時,一位本來在南京“遇缺即補”的道員已經(jīng)領(lǐng)了蘇松太道的職銜,悄然赴滬了。而這位道員將會是他命中的大克星。
電報線建成之初,利富洋行掌情報先機,屢屢得手。雷諾鋪線有功,大是春風(fēng)得意,不免有些頭腦發(fā)昏。別人每每恭維幾句,他就吹噓電報的功勞,一來二去,利富洋行私設(shè)電報的事就傳到了那位新任蘇松太道的耳朵里。
其實雷諾也不十分怕官府知道自己私建電報線路。反正已是既成事實,只消喂些銀子,拿著大英帝國的威名嚇唬一番,那些膽小庸碌的中國官員誰還敢追究?
可惜他這一次如意算盤打錯了。這位太道不是凡人,卻是個晚清官場上出了名的辣手刺頭、洋務(wù)派的山岳之鎮(zhèn)——丁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