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審琦,后漢乾祐三年,應募入伍,成為樞密使郭威麾下。“高平之戰(zhàn)”中與趙匡胤等一戰(zhàn)成名。王審琦和石守信等人都是宋太祖的“結社兄弟”,后周時均擔任軍隊將領,后周末年,官拜殿前都虞侯。趙匡胤成為皇帝之后,因有“翊戴之勛”,任命其為殿前都指揮使。于建隆二年七月,聽趙普之建議,行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王審琦的兵權。審琦為官操守清廉。活了五十歲去世,趙匡胤親至其住所哭靈,賜中書令,追封瑯琊郡。有九子王承衍、王承衎等,每人一座府院,人稱“九院王氏”,“遂為京師甲族”。
石守信等人被“杯酒釋兵權”后,宋太祖趙匡胤實踐了諾言。石守信后來“積財鉅萬”,信佛建寺,不過他也很貪婪小氣,做官時“專務聚斂”,建佛寺時不給工人工錢。他的兒子玩打獵,“畜鷙禽獸數(shù)百,令官健羅鳥雀飼之”。而開國時期的另一老將薛懷讓,“好畜馬駝……有馬百匹,駝三十頭”??磥砟菚r老將“奉旨”享樂,似乎已成為風氣。
開寶二年,十月,宋太祖召王彥超、武行德、郭從儀、白重贊、楊延璋入朝。輕車熱途,趙匡胤又設宴會于后苑,酒過幾巡,說:“你們都是國家舊臣,久領重鎮(zhèn),公務繁忙,實非朕優(yōu)賢養(yǎng)老之意?!蓖鯊┏苈斆?,聽出了弦外之音,立刻說:“臣本無勞勛,久受寵榮,實乃萬幸。今已老朽,乞歸養(yǎng)丘園。”武行德等人不識時務,爭講自己曾如何南征北戰(zhàn),歷盡艱辛。趙匡胤不耐煩地說:“這些都已是前代之事,難道還值得在此論及?”眾人面面相覷,不敢再辯。次日宣詔,諸人皆罷節(jié)度使。至此,禁衛(wèi)與藩鎮(zhèn)兵權均集中于趙匡胤之手。
王彥升任京城巡檢之職時,一日借巡檢之名,半夜來到王溥的府第,王溥很驚悸,出來迎接,等到落座以后,王彥升說夜間巡警很困,過來找王溥喝兩杯,其實是想向王溥索賄。王溥假裝不知道對方的目的,擺上酒宴把他款待一番,算是把事情推過去。第二天,王溥將此事密奏皇帝,宋太祖將王彥升外放為唐州刺史。
王彥升性格殘忍,膂力過人,擅長擊劍,外號“王劍兒”。是陳橋兵變的策劃者和參與者之一。宋太祖趙匡胤北征,至陳橋,為眾部將推戴,黃袍加身,得石守信幫助領兵入城。王彥升以所部人馬率先進入京城,在路上遇到準備召集部下抵抗趙匡胤的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并一直追擊到韓通的府邸,將韓通和其家人全部殺死。趙匡胤入城之初,曾曉諭諸將不得冒犯,聽說韓通為王彥升所殺,非常不悅。但由于剛建國,需籠絡人心,所以沒有加罪于王彥升,并且提升其為鐵騎左廂都指揮使,拜恩州團練使,但太祖仍因其未尊將令而殺死韓通,終身沒有授予其節(jié)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