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大5年:一粒不幸的“種子”(3)

柔韌有“俞”:你所不知道的俞敏洪 作者:張翼


俞敏洪的大學生活過得孤獨而自卑,一個胸懷“穿越地平線”夢想的農(nóng)村少年在深重的痛苦中完成了蛻變與進化。若干年后,北大西語系1980級同學聚首未名湖畔,班里的所有女生都搶著和俞敏洪握手,一邊使勁地握手一邊不停地懊惱:“腸子都悔青了啊,當年怎么就沒看出你能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老師呢?”

恰同學少年,書生意氣。如今,大家公認,俞敏洪是北大西語系1980級最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

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作品《基督山伯爵》是世界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很多人對《基督山伯爵》格言警句式的結(jié)尾記憶猶新:“在這世界上,既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嘗到極度的幸福……人類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這兩個詞里面——等待、希望!”

俞敏洪語錄

當你還是一棵小草的時候,有什么理由要求別人在遙遠的地方就看見你?想要別人注意到你,你就必須變成一棵大樹。人是可以由草變成樹的,因為人的心靈就是種子。

你的心靈如果是草的種子,你就永遠是一棵被人踐踏的小草。如果你的心靈是一棵樹的種子,你早晚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不管你是白楊樹還是松樹,人們在遙遠的地方都能看見你。當人們從你身邊經(jīng)過的時候,你能送他們一片綠色、一片陰涼,他們能在樹下休息。因此做人的要求是你自己首先要成為一棵大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