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向暴動舞臺的周恩來(4)

國共往事風云錄2:十年內(nèi)戰(zhàn)風雨 作者:尹家民


英國漢學家詹姆士·麥克唐納研究了周恩來早期的革命活動后,認為“周有兩個角色扮演得勝過別人,一是在政策決定之前當顧問,二是在政策決定之后當執(zhí)行者,而兩者都是起的‘公仆’的作用”。而在當時,周恩來這種縝密的工作方式,卻被一些“大男子漢”們愚蠢地稱之為“女人干的工作”,殊不知女人有時比男人更有力。

周恩來像風火輪似地轉(zhuǎn)著。鑒于前兩次起義失敗的教訓,他認為問題全在于沒有準備,在于黨的領(lǐng)導人在事變中缺乏果斷。所以這一次,一開始他就抓住兩點:一是起義前的周密準備;二是起義時機,一旦條件成熟,果斷起義,決不拖延一分鐘!

于是起義前幾天,當事者們的心情——如同懷里揣著個定時炸彈,滴答滴答的讀秒聲清晰可聞,心驚肉跳。事不過三,要是再失敗了,恐怕就沒了工人武裝起義的歷史……

不。歷史是成功者的歷史,但歷史也是用失敗寫成的。

23日夜間成立了特委和軍委后,第二天上午,周恩來就參加上海各區(qū)書記會議,詳細了解各區(qū)工人糾察隊的力量配備,研究敵方軍警的據(jù)點和力量分布;下午,他同各區(qū)的軍事專員分批開會商議。當晚,在特委會上,他作軍事工作報告,重點說明起義的依靠力量有三支:(一)糾察隊,目標是5000人,先組織3000人;(二)自衛(wèi)團,能用手槍,現(xiàn)有300人,目標是500人;(三)特別隊。

他越說越細,說到關(guān)鍵處突然停下了。聽講的人也意識到這位年紀輕輕的軍委書記有重要的話要說,都把椅子挪近些;窗口的瞭望哨也神經(jīng)緊張地再次巡視了周遭。周恩來的確講到了機密處:“要加強敵軍工作,在我的直接指揮下,成立海軍委員會,從事策反,每天和我接洽一次。除了添買新槍外,第五個問題,就是情報工作?,F(xiàn)在,北伐軍正沿南京和杭州這兩個方向進逼上海。因此情報工作先分三路:(一)寫信給杭州;(二)派人到上海和杭州間的松江、龍華一帶;(三)到南京和無錫……”

策反工作在秘密進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