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格拉古兄弟時代(18)

羅馬人的故事3:勝者的迷思 作者:(日)鹽野七生


在元老院內,因農地改革而傷害到既得利益的人持反對態(tài)度,是一開始就預料到的。即使贊成改革,同時又維護元老院主導的寡頭政體的元老院議員們,此時反對農地改革的立場也日趨明顯。當然,保民官由平民大會選舉產生,平民大會既獨立于元老院,又獨立于公民大會。提比利烏斯在平民大會上能否當選之所以難以把握,是由于平民對他的支持也是勉勉強強。

民主政體采用直接選舉方式選舉領導人,而直接選舉方式的一個缺陷,就是選舉結果會更多反映身臨投票現場的人的意見。例如在首都羅馬召開平民大會,左右大會決議的,不會是住在遠離羅馬的平民,而是住在羅馬的平民。提比利烏斯的不利之處在于,住在羅馬的平民,大多從事工商業(yè),以國家給與農耕地、培育健全的自耕農為主要內容的農地改革,與他們沒有直接關系。

當然,關注國事、政治意識強的平民,會贊成農地改革,由于平民階層比富裕階層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無產者,他們更能感受到失業(yè)者增多會成為社會不安定的根源。

羅馬的平民有點當家作主的意思,他們有自己的平民大會,可以選舉中意的保民官。在這個制度安排下,羅馬平民們沒有劣等階級的感覺。代表他們利益的,就是保民官。每年都要選出四名保民官,四人地位、權限不相上下。提比利烏斯斷然解除同僚的職務,不說冒天下之大不韙,至少也是沒有先例的出位行為。有些平民雖然投了贊成票,但對于代表自己利益的保民官就這樣被解除職務,總是心存芥蒂,短時間內難以消化,這些人怎么說也不愿意提比利烏斯連選連任。反提比利烏斯派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

提比利烏斯爭取連選連任,目的是向自己個人集中權力,反對派就在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一般來說,視野狹隘的普通人在考慮政治取向時,往往把私利私欲摻雜其中,這種社會現象不是今天才有。但羅馬是實行共和政體的國家,他們非難提比利烏斯想當獨裁者,這一招不容易捕獲民眾的心。實際上,確定要對提比利烏斯連選連任投贊成票的平民,以直接受惠于農地改革的城市無產階級為主。問題是,羅馬的選舉制度是以投票者資產的多少來確定其票數,雖然無產階級人數眾多,但票數有限。如果在羅馬召開平民大會,即使集中了全部有利因素,提比利烏斯所獲票數仍不能滿足連續(xù)當選的要求。

看到選情分析的結果不理想,提比利烏斯并沒有灰心,他的思路又轉向如何爭取有產平民的支持。他發(fā)現,有一定量資產的平民就有服兵役的義務,這個義務過多就成為負擔,而且還有很多有產平民將市場擴展到海外從事經濟貿易活動,他們的利益也應該得到保護,應該在這兩方面做些工作。

提比利烏斯提出了縮短服兵役時間和關于司法改革的兩個法案。后一個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將目前為止陪審團成員全部由元老院議員組成,改為由元老院議員和“騎士階級”即富裕平民各占一半。他希望能藉此爭取到連選連任的選票。這兩個法案迅即在平民中廣為傳播,雖然還未議決,但平民們對提比利烏斯的好感確實再度提升。這樣一來,反提比利烏斯派的危機感進一步增強。  很快就到了保民官選舉日,平民大會如期在羅馬的卡皮托林山舉行。有選舉權的平民們很早就擠滿了會場。當提比利烏斯來到現場時,人們以狂熱的歡呼迎接他的到來。保民官連任之路,似乎就在他的腳下。會場上聚集了比往年都要多的準備投贊成票的民眾,支持者眾多當然是好事,然而這次卻出現了事與愿違的結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