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封貢之路(4)

琉球之謎 作者:紀連海


大統(tǒng)歷

這個鍍金銀的印那可是非常貴重,為什么?印,是身份的象征,看過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知道,紀曉嵐偷了和珅的印,結果怎么樣?只認印不認人。所以,有了這個印,人家琉球國國王再蓋章就使這個了。這印代表什么?代表明朝皇帝的圣旨。

當時,琉球一分為三,所以三個國家三個國王都有各自的印,但是三國也打架,老想這個滅那個,那個滅這個的。明太祖朱元璋知道以后,又給人去一封信,告訴人家你們瞎打什么。我不給了你們三個人印了嗎?別打了。

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王互爭,廢棄農業(yè),傷殘人命。朕聞之不堪憫憐。

結果你猜怎么著,這三個國王見著明朝皇帝這封信還真就怕了,再也不敢打了,一直到明太祖死了,明成祖都快死了,這三個國才最終完成統(tǒng)一。此后這個中山國不僅使用明朝皇帝給他的印,而且寫字都是漢字,甚至連寫字的格式,都跟中原一模一樣。我們以清朝為例,清朝時候琉球國給中國的奏文,封面上方大大的一個“奏”字,下面才是公文,公文開首語是:

琉球國中山王臣某某誠歡誠忭、稽首頓首上言。

這“臣”字怎么寫?與中國官員寫法一樣,字體要比其他的字小一號,別給皇上嚇著,小一號且偏右書寫,那下面的規(guī)矩多多了,在行文中還要注意兩項。第一是抬頭制。遇有“皇帝、上諭、旨、御”等與皇帝有關的詞語怎么辦?一定要上抬兩格寫,頂兩格書寫。遇到“天地、宗廟、山陵、廟號、列圣諭旨者,逾格一寫”,還有什么“朝、國、宮殿”抬一格寫。第二是什么?還得避諱。比如說清朝康熙皇帝叫愛新覺羅·玄燁,以后想寫“玄”的時候就得寫成“元”,“燁”字就得寫成“煜”,如果你本來也叫玄燁,現(xiàn)在你就得叫“元煜”。結尾也是這樣,得寫什么呢?臣等無任瞻天仰龍,臣等無任瞻天仰圣,歡忭之至,謹奉表稱賀以聞。文章就這樣寫的。

清廷把公文書寫格式是否符合規(guī)范,看成是事關朝廷尊嚴的大事。琉球國不折不扣地按照中國規(guī)定書寫公文,明清兩朝對此甚為滿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天海茫茫隔不斷琉球對于中華禮儀之邦的仰慕之情。因此,明清兩代琉球派往中國的朝貢使臣可謂絡繹不絕。他們來到中國以后要遵循什么樣的外交禮儀呢?這些看似繁瑣的禮儀細節(jié)背后又有哪些重要的寓意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