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從希臘說起,講到日耳曼 古典時期到中世紀(8)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作者:(澳)約翰·赫斯特


結(jié)果勝出的是另一方。他們說,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嶄新宗教。你不必先變成猶太人,所有法規(guī)都可以置諸腦后,基督已經(jīng)把我們從那些戒律當中解放出來;他關(guān)于愛的教誨凌駕于一切律法之上。這是早期基督教會一位偉大傳教士保羅的觀點,有人甚至尊保羅為基督教的鼻祖,因為耶穌死的時候,這個信仰還只是猶太人的家務事。耶穌是猶太人,他的徒眾也是,有些人希望就這樣保持下去,而因為保羅確鑿地指出這是所有人的宗教,自此而后,基督教就成了一種世界性的宗教——至少開啟了這樣的可能。接下去的三百年間,它被廣為傳播,在羅馬帝國的每個角落開花結(jié)果。

日耳曼蠻族的邏輯

這個混合體的第三組人馬,是入侵羅馬帝國的日耳曼蠻族。他們原本住在北方邊界處,在公元400年之后大舉入侵,到了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已被他們毀滅。歐洲文明這個混合體,就在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這些地方粗具了它的雛形。

這些蠻族粗野不文,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我們對他們在侵略帝國之前的事跡所知極少。

關(guān)于他們的記述,最好的描述當屬公元1世紀的羅馬歷史學者塔西佗(Tacitus),但這也可能不是第一手的資料。據(jù)他形容,這些蠻族的首領和戰(zhàn)士一起生活、一起打仗,簡直是為打仗而活:

在戰(zhàn)場上,首領的勇氣要是被戰(zhàn)士比下去,或是戰(zhàn)士的勇氣比不過首領,都是可恥的事。如果首領倒下而你離開戰(zhàn)場獨活,那更是一生也洗刷不掉的污名和恥辱。對首領極盡保護、捍衛(wèi),貶抑自己的英雄行為而把功勞歸給首領,是服從的真實意涵。首領為勝利而戰(zhàn),戰(zhàn)士則為首領而戰(zhàn)。

很多貴族子弟,如果出生地承平了好一段時間,會刻意去挑釁其他正有戰(zhàn)事進行的部族。這些蠻族對和平毫無胃口,在危難中博得名聲比較容易,更何況,要養(yǎng)得起旗下的戰(zhàn)士大軍,唯有憑借暴力和打仗一途。戰(zhàn)士們總是伸手向首領要東西:把你的戰(zhàn)馬賜給我吧,要不那根血跡斑斑、代表勝利的箭矛也行。至于吃飯,不管伙食是豐盛還是普通,都被當做報酬看待。既然這樣慷慨,你非得靠戰(zhàn)爭和掠奪,才供養(yǎng)得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