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jié) 1644—1645年河南的形勢(1)

南明史 作者:顧誠


1644年夏季以后,河南的局勢也很復雜。大順政權原已遍設官員的這塊中原地區(qū),已經(jīng)由于主力西撤而四分五裂。大順軍只控制著豫西等部分地區(qū),其他地方一部分為死灰復燃的明朝官紳竊據(jù),一部分被所謂“土寨豪杰”的地頭蛇盤踞;清方也乘虛而入,攫取了河南省黃河以北的懷慶、彰德、衛(wèi)輝三府?,F(xiàn)簡述如下:

五月間,明歸德府知府桑開第得到大順軍戰(zhàn)敗放棄北京的消息,立即勾結原崇禎朝督師丁啟睿的弟弟了啟光(任明朝參將)發(fā)動叛亂,逮捕大順政權歸德府管河同知、商丘、柘城、鹿邑、寧陵、考城、夏邑縣令,于六月間解送南京向弘光朝廷獻俘邀賞。明河南援剿總兵許定國也糾集一批散兵游勇竊據(jù)睢州一帶。原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北京投降了大順,這時逃回新鄉(xiāng)招集官紳、土寇,同許定國相勾結,與大順政權為敵。

河南各地的土賊也乘勢擁起,如劉洪起據(jù)汝寧,韓甲第據(jù)許州,李際遇據(jù)登封,李好據(jù)裕州,劉鉉據(jù)襄城,“分轄各數(shù)百里,擁眾各十余萬”。這些人的來歷一般是明末地方性的反叛武裝,后來同當?shù)剜l(xiāng)紳勾結,蛻變成一種封建割據(jù)勢力。其中劉洪起兵力較強,他接受明朝的招撫,1644年春、夏在河南發(fā)動叛亂,擒殺大順政權委派的地方官員,被大順政權綿侯袁宗第擊敗,率領殘部逃入湖北,托庇于明將左良玉麾下。其他土賊由于實力有限,在崇禎末期往往在明朝廷和李自成農(nóng)民軍之間搖擺,哪方得勢就倒向哪方。大順軍西撤后,他們當中不少人立即起來反叛,“憤張旗幟直書:‘殺賊報仇’四字”。僅韓甲第就“擒偽官十有余人”,顛覆了許州一帶的大順政權,但河南大順軍隨即發(fā)起反擊,在九月間將韓甲第剿殺。劉洪起也卷土重來,領兵直至永寧、杞縣一帶,與開封府推官陳潛夫一道為明朝收復“失地”,并在柳園(開封城北)擊敗大順軍陳德部(陳德乃陳永福之子,原為明將,后來又投降清朝)。弘光朝廷得報后,委任陳潛夫為巡按御史,劉洪起為總兵官。不久,又任命張縉彥為河南總督,越其杰為河南巡撫(越其杰是馬士英的姻親)。

清廷方面也在穩(wěn)固對畿輔地區(qū)統(tǒng)治的同時,把勢力擴展到河南北部。七月,任命楊方興為河道總督,蘇弘祖為分巡河北道,申朝紀為分守河北道(按:明、清的河北道管轄范圍是河南省黃河以北的彰德府、衛(wèi)輝府、懷慶府,同現(xiàn)在的河北省無關),羅繡錦為河南巡撫;八月又任命祖可法為河南衛(wèi)輝總兵官,金玉和為河南懷慶副將(不久提升為懷慶總兵)。八、九月間,清廷委任的文官武將先后到任,基本上控制了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qū)。

可見,在1644年夏、秋,河南省成為明、清、順三方爭奪的焦點之一。這年九月十八日,清山東分巡東昌道李棲鳳報告他探聽到的河南情況是:“河南舞陽以東汝寧一帶地方俱屬總兵劉洪啟(起)將官分據(jù)”,“河北(即指上述河南省黃河以北三府)一帶地方俱屬營頭張?zhí)煲夜埽幽项≈菀粠У胤骄銓倏偙S定國管。八月十二日定國率領兵馬將歸德府城池殘破,蹂躪不堪。金陵口南至許州、舞陽、西平、遂平、臨潁、郾城、扶溝、鄢陵、汝寧迤南等處地方俱屬總兵劉洪啟(起)管。流寇改禹州為均平府,襄縣、南陽、襄陽、河南府(即洛陽府)以西流寇牛頭目領兵一枝在各處鎮(zhèn)守,以西俱流寇官,而郾城委知縣二員,一屬弘光,一屬西寇。河南各處非兵即寇,各占一方,無處寧靜。”李棲鳳的描述大致反映了當時河南三方對峙的情勢,清方雖然已經(jīng)在黃河以北三府設官,但當?shù)氐摹巴临\”營頭勢力還很大,統(tǒng)治并不穩(wěn)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