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在鮑羅廷與中共中央之間(3)

解密檔案中的瞿秋白 作者:張秋實


 

國民黨改組和即將召開的國民黨“一大”,是當時海內外新聞輿論界最關注的敏感問題。各種猜測推論性的快訊不斷出現(xiàn),廣州城內各種細微的新變化,都成為新聞輿情的熱點。在這種情況下,鮑羅廷盡管十分繁忙,但有兩件事情他沒有也不敢忽略:一是與來廣州開會的共產黨人商談如何把握這次大會的統(tǒng)一基調;二是必須在大會召開之前拿出“一大”宣言。這兩點每一樣都少不了瞿秋白的作用。

國民黨“一大”召開前夕,李大釗、張國燾離京赴粵途經上海時,陳獨秀與他們舉行了會談,共同討論到廣州參加國民黨一大的中共代表所應采取的態(tài)度。在會上陳獨秀提議,由李大釗、張國燾前去廣州同已在那里的譚平山、瞿秋白等組織一個指導小組,“指揮出席國民黨大會的共產黨員”。很顯然,指導小組是為了統(tǒng)一思想,“實行內部壓力的政策”而臨時設立的。這一措施很有效,結果在國民黨“一大”期間,中國共產黨人代表都很“遵守紀律”。

國民黨“一大”的最重要文件之一是“一大”宣言。經鮑羅廷安排,孫中山同意,瞿秋白與鮑羅廷、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wèi)一起組成宣言起草委員會。在這些成員中,胡漢民和汪精衛(wèi)是早年隨同孫中山在東京辦報的筆桿子,廖仲愷則是籌劃國民黨改組的孫中山“第一助手”。瞿秋白能與他們一起參與國民黨“一大”宣言的起草工作,固然與鮑羅廷的安排有關,但他本人所具備的才華、能力和理論素養(yǎng)也是重要因素。鮑羅廷在給莫斯科或加拉罕的專題報告中,有較多的地方介紹了瞿秋白協(xié)助鮑羅廷等人起草國民黨宣言一事。在1月14日至15日的討論會上,鮑羅廷要求宣言應分為三個部分:1.對國民黨過去錯誤的批判和對現(xiàn)有各種救國方案的分析;2.國民黨總的立場,它對自己的原則的想法;3.國民黨現(xiàn)在能立刻提出的建議。按照鮑的要求,委員會至少花費了15個小時的緊張商討、研究和修改,最后定稿的宣言為三個部分:中國之現(xiàn)狀、國民黨之主義、國民黨之政綱。正如鮑羅廷的報告所言:

在廣州這里,由4人即胡漢民、廖仲愷、汪精衛(wèi)和我組成的委員會,在瞿秋白的參加下至少花費了15個小時。應該說,在這次討論中至少應該指出兩個主要方面:(1)一方面就連國民黨左派對現(xiàn)代社會的運行機制也全然不了解,另一方面又在某種程度上真誠地希望了解;(2)對社會政治問題的小資產階級態(tài)度。

······

除了4點分歧以外,行動綱領已由委員會起草好,并有了中文本,瞿秋白同志把它從中文譯成俄文和從俄文譯成中文做了很多工作。

我們從鮑羅廷在當時留下的筆記和報告中可以看出,在這個過程中,當鮑羅廷同國民黨的領導人胡漢民、張繼和汪精衛(wèi)等人的意識形態(tài)感覺格格不入而非常惱火又無可奈何的時候,當鮑羅廷覺得與國民黨內那些身穿“康德的舊靴子和威爾遜主義破衣爛衫”的人,那些崇尚“羅庇斯俾爾美學”的人幾乎無法共事的時候,是瞿秋白充當著他強有力的助手,使國民黨“一大”的籌備和召開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1月18日,瞿秋白與鮑羅廷一起參加了出席國民黨“一大”的李大釗、譚平山、于樹德、毛澤東等20人召開的黨團內部會議。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用鮑羅廷的話說是“自己人的會”。會議由鮑羅廷主持。會上,毛澤東就頭天共產黨人開會決定分成幾個小組,而不是集中在一起出席全體會議的情況,向鮑羅廷作匯報和解釋。鮑羅廷表示不理解,提出成立一個代表所有代表團的委員會。瞿秋白把大家的意見翻譯給鮑羅廷聽:

有些同志說,聯(lián)席會議是技術性的更合適些,因為委員會本身就是各個代表團的聯(lián)合會。另一些人說,委員會的所有委員都很忙,不可能跟在每一位代表后面通報其所需要的信息。所以除了這些會議之外,還可以組織專門的聯(lián)席會議,然后由這些代表向自己的同志通報情況。

最后,鮑羅廷作了總結:

我支持除了委員會之外還要組織各代表團代表的聯(lián)席會議的建議?,F(xiàn)有5個代表團,就是說有5位代表和一個由3—4人組成的委員會。要分組,共分4個小組。

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一大”在廣州高等師范禮堂隆重召開。這次會議開辟了中國國民運動的新紀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標志。瞿秋白與毛澤東一起當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央執(zhí)行委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