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細節(jié)十九 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2)

共和國歷史的細節(jié) 作者:李穎


9月8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關于中印邊界問題復信印度總理尼赫魯,開門見山地指明: 我發(fā)現(xiàn),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兩國政府的立場有著基本的分歧。 接著,周恩來言辭懇切地說:英國在統(tǒng)治印度時期對中國進行侵略的歷史背景,是中印邊界問題長期存在糾紛、懸而不決的基本原因。 中印兩國都是長期遭受帝國主義侵略的國家。這種共同的遭遇,本來應該很自然地使中印兩國對上述的歷史背景抱有一致的看法,并采取互相同情、互相諒解和公平合理的態(tài)度,處理兩國的邊界問題。

面對印度方面的不斷尋釁滋事,毛澤東主張 先禮后兵 , 退避三舍 ,提出了一系列邊境斗爭原則。為緩和邊境緊張局勢,中國邊防部隊還單方面作了后撤,并規(guī)定在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一側30公里以內(nèi)不開槍,不巡邏,不平叛,不打獵;在20公里以內(nèi)不打靶,不演習,不爆破。

印度當局錯誤地認為,中國的退讓是為了避免戰(zhàn)略上兩面作戰(zhàn),他們定下的步步向中國境內(nèi)推進的決心已經(jīng)經(jīng)受住了 考驗 ,他們自以為,中國軍隊絕不敢與印度直接對抗。印度輿論則大肆吹噓,說印軍已 在2500平方英里的廣闊戰(zhàn)線上全面推進 ,尼赫魯取得了 拿破侖式的大膽的規(guī)劃所取得的獨一無二的勝利 。

從1961年特別是1962年4月起,印度當局在中印邊境推行更大規(guī)模的 前進政策 ,步步向中國縱深進逼。在邊境竟然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印軍有的前哨據(jù)點甚至設在了中國邊防哨所之間和側后,同中國哨所形成犬牙交錯的態(tài)勢。印軍還不斷攔截、襲擊中國巡邏隊、運輸隊,挑起一次又一次的流血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完全有理由,并且也有能力,將印軍從中國領土上趕出去。但中國沒有這樣做,仍然保持了極大的克制態(tài)度。連印軍軍官也不得不承認:你們的態(tài)度友好、克制,如果在其他國家邊境,早就打起來了。

中國軍隊奮起反擊

1962年7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西段悍然侵入新疆加勒萬河谷,設立新的軍事?lián)c,切斷中國邊防哨所的后路,并向中國巡邏隊進行武裝挑釁,制造了加勒萬河谷事件。7月中旬,劉少奇、周恩來在書記處會議上匯報了中印邊界西段反蠶食斗爭情況后,提出了對加勒萬河谷入侵印軍進行處置的兩個方案:一是將印軍新設的據(jù)點拔掉,以武力驅(qū)逐被中國邊防部隊反包圍的印軍;二是不使用武力想辦法逼退印軍。

毛澤東聽了匯報后說:印度在我境內(nèi)設點,我們完全有理由打。但現(xiàn)在還要克制,不能急于打,為什么呢?第一,要進一步暴露尼赫魯?shù)恼婷婺?,現(xiàn)在尼赫魯?shù)靡馔危J為他的賴皮戰(zhàn)術很有辦法,前幾天印度報紙有個消息說,尼赫魯、梅農(nóng)的戰(zhàn)術是拿破侖戰(zhàn)術;第二,爭取國際上正確認識中印邊境斗爭的是非曲直,爭取大多數(shù)人同情和支持我們,特別是要爭取中間派;國際上有些國家對中印邊界問題看得不十分清楚,弄不清誰是誰非,同時我們和印度的斗爭,是復雜的國際問題;不僅僅是印度的問題,美帝國主義、蘇聯(lián)等都在支持印度,他們想利用我們存在暫時困難的機會,推我們上陣,整我們一下,但是我們不上他們的圈套。我們現(xiàn)在堅持不打第一槍,我們的方針是八個字: 決不退讓,避免流血。 隨后,毛澤東又在八字方針的基礎上補充了 武裝共處,犬牙交錯 兩句,形成 十六字方針 。

7月20日,總參謀部在毛澤東確定的 十六字方針 的基礎上,對反蠶食斗爭作了完整的表述: 絕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犬牙交錯,長期武裝共處。 形成了對印斗爭的 二十字方針 。

武裝共處是在敵對勢力進行軍事挑釁而又尚未發(fā)展到戰(zhàn)爭時,毛澤東提出的以軍事斗爭配合政治外交斗爭的方針。這種方針要求我方既不惹事,又不示弱,堅持有理有利有節(jié),遏止和避免擴大沖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