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的講話,對于解除干部的思想顧慮、統(tǒng)一思想認識、推動包產到戶的普及和發(fā)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安徽農村包產到戶的生產隊占總數(shù)的比例:1979年底占10%,1980年底占66 88%,1982年上半年占98 8%。
全國農村人民公社經營管理會議上的分歧
1980年1月11日至2月2日,國家農委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農村人民公社經營管理會議。我和張秀崗、魯受教和滁縣地委陸子修參加了會議。會議開始后,杜潤生指定要我在大會上發(fā)言。我于1月14日下午在全體大會上作了題為《聯(lián)系產量責任制的強大生命力》的發(fā)言,講了兩個半小時。發(fā)言的主要內容是:
“1979年年底,安徽農村共有生產隊379855個,實行定額記工和按時記工加評議辦法的有145895個,占生產隊總數(shù)的38 4%;實行聯(lián)系產量責任制的有232184個,占61%。其中實行包產到組、大包干到組辦法的有194288個,占生產隊總數(shù)的51%;包產到戶的37896個,占10%。經過一年的實踐看,各種責任制都有增產效果,但聯(lián)系產量責任制的增產效果更明顯。
“據(jù)9個地區(qū)20個縣154個生產隊年終分配試點統(tǒng)計,全年集體糧食總產比去年增長26 8%,其中聯(lián)系產量責任制的93個隊,比去年平均增長44 1%,沒有實行聯(lián)系產量責任制的61個隊,只比上年增長4 8%。
“聯(lián)系產量責任制,在比較后進地區(qū)增產效果特別顯著,全省著名的三大后進片(淮北的泗縣、五河、靈璧、固鎮(zhèn),江淮丘陵地區(qū)的定遠、鳳陽、嘉山,江南的宣城、郎溪、廣德)共10個縣,去年有58 4%的生產隊實行聯(lián)系產量責任制,糧食比1978年增長33 9%,油料增長59%。
“在生產長期落后、群眾生活極為困難的地方,包產到戶的效果比包產到組又更為顯著。肥西縣山南區(qū)是個生產條件比較差的后進區(qū),1978年秋種時,因為大旱,麥子種不下去,全區(qū)有77 3%的生產隊采用包產到戶辦法,不僅種麥進度快,種得多,面積擴大一倍,而且質量好。1979年糧食總產量比1978年增長31%,糧食征購超過任務的66%,集體積累50萬元(1978年集體未留積累),社員人均分配收入99元,比1978年增加27元。
“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初級社時有34戶175人,30犋牲口,1100畝耕地,常年產量18萬斤左右,人均1000多斤。高級社以后,產量連年下降。1960年,只有10戶39人,一犋半牛?!幕蟾锩辏a量只有兩三萬斤,人均口糧一兩百斤。1976年,縣、區(qū)、社三級黨委下決心改變這個隊的面貌。一個19戶110多人的生產隊,派工作隊18人進駐。公社人保組長在社員會上說,你們外流成了習慣,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了。今天,我們左手拿著社會主義鞭子,右手拿著無產階級專政的刀子,牽著你們的鼻子,非要把你們趕到社會主義金光大道上來。一個工作隊員看一戶,一起勞動,干了一年,國家還有支援,收糧35000斤,人均口糧230斤,人均分配收入32元。工作隊走后,社員又外出‘查戶口’、‘數(shù)門頭’(指討飯)去了。去年搞了包產到戶,收糧132300多斤,向國家交售糧食3萬斤,第一次還貸800元,人均口糧800斤,人均分配收入200多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