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糾正了這一做法。他對陳獨秀所犯的錯誤及其對中國革命所造成的危害,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批判,并要求同志們從陳獨秀身上吸取教訓。但是,屢受陳獨秀排斥和壓制的毛澤東,并沒有借機報復,沒有將中國革命失敗的全部責任都加諸陳獨秀一人,而是將它與當時敵強我弱的客觀條件,整個共產黨的不成熟狀況以及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等聯(lián)系起來。認為大革命失敗的客觀原因是蔣介石、汪精衛(wèi)集團的叛變,這是主要的,而主觀原因是次要的。這樣的分析評價是符合歷史的,因而也是能服人的,對中國革命有百利而無一害,為評價歷史人物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陳獨秀曾經是五四時期叱咤風云的先進人物,對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及其早期發(fā)展作出過杰出的貢獻,但他后來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遭到中共的批判乃至被開除出黨后,他沒有投靠國民黨蔣介石,表現出一身浩然正氣。政治上的復雜性,使得國共兩黨人及黨外人士都諱言陳獨秀。即便在陳獨秀逝世后,也只有幾家報紙作了報道,而且內容都很簡短,寥寥數語,敷衍了事。國民黨中央社只有三句話,對他一生的事業(yè)只有一句,即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連提倡科學民主發(fā)動新文化運動也只字未提。僅見的幾篇像樣的悼念文章,都回避了黨派問題,中共機關報《解放日報》和《新華日報》對陳獨秀的死均未予報道。可以說,當時輿論界對陳獨秀之死的反晌冷冷清清,不勝寂寞之感。靜塵在一篇文章里寫道:“假使陳獨秀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噩耗傳來,無疑將引起全中國或甚至全世界的大沖動;可是這個時候,他的死不過像一片小小的瓦片投到大水里,只在水面上略略掀起幾圈微波。死非其時,這情景對于一位怪杰的隕落真是最凄慘不過的?!盵74]
就在黨內黨外都不愿多談陳獨秀,陳獨秀成了一個敏感的問題人物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下,毛澤東或許是一個例外。毛澤東對陳獨秀一生的功過是非以及他對自己的影響,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這從他30年代與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談話中可以看得出來,特別是他對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和建黨過程中的功績的評價,對后來者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陳獨秀逝世前兩個月,即1942年3月30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學習組發(fā)言談“如何研究黨史”時,曾簡要提及陳獨秀:“在五四運動里面,起領導作用的是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大學教授雖然不上街,但是他們在其中奔走呼號,做了許多事情。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F在還不是我們宣傳陳獨秀歷史的時候,將來我們修中國歷史,要講一講他的功勞。”[75]陳獨秀死后三年,毛澤東在談到黨的“七大”工作方針時又一次說到:
關于陳獨秀這個人,我們今天可以講一講,他是有過功勞的。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他與周圍的一群人,如李大釗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們那個時候學習作白話文,聽他說什么文章要加標點符號,這是一大發(fā)明,又聽他說世界上有馬克思主義。我們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學生。五四運動替中國共產黨準備了干部。那個時候有《新青年》雜志,是陳獨秀主編的。被這個雜志和五四運動警醒起來的人,后頭有一部分進了共產黨。這些人受陳獨秀和他周圍一群人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由他們集合起來,這才成立了黨。我說陳獨秀在某幾點上,好像俄國的普列漢諾夫,做了啟蒙運動的工作,創(chuàng)造了黨,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在俄國做過很好的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陳獨秀則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確的言論,但是他創(chuàng)造了黨,有功勞。普列漢諾夫以后變成了孟什維克,陳獨秀是中國的孟什維克。[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