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4)

血腥的謀殺 作者:(英)朱利安·西蒙斯


雷克斯(托德亨特)斯托特*(1886—1975)的作品在某段時期也達到了巔峰,他筆下的福爾摩斯-華生組合非常具有獨創(chuàng)性,看起來也可信。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偵探小說作家,在從事此類小說創(chuàng)作之前他也出版了一些小說,雖然不乏趣味性,但是沒能帶來多少經(jīng)濟效益?!睹^蛇》*(1934)一書塑造了妄自尊大、愛咕噥、黑山出生的胖子偵探尼祿沃爾夫,以及沃爾夫身旁舉止粗魯、時而好斗的助手阿奇古德溫。斯托特原本打算借這樣的組合約束偵探。沃爾夫坐在超大號的椅子里,由于大腿太肥甚至無法讓雙腿交叉,他乘坐升降機去花房照看一萬株蘭花,偵辦案件時從來不離開家門半步。古德溫是一個行動派(“我真的讀過一些書,但是從來沒有哪本書讓我滿意”),如果在西三十五街褐石屋以外的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就變成了沃爾夫的包打聽。

情節(jié)不是斯托特的強項,沃爾夫的解答有時毫無道理或是憑直覺破案,但在《矛頭蛇》、《嚇破膽聯(lián)盟》*(1935)等早期作品中——尤其是《紅盒子》(1937)——對話生動,阿奇橫沖直撞,差點墜入愛河,沃爾夫則被塑造成一個有點滑稽卻總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品越出越多,沃爾夫有時不得不離開家,那些案件很容易看破謎底,有些人物在不少故事中都有出場,成為了系列角色。因為人物的特征流于表象,比如愛好啤酒和蘭花、喜歡美食。所以問題就更擴大化了。逐漸地,沃爾夫系列知名度下降了。四十年代末有些小說差不多算是斯托特最好作品,如《沉默的說話者》(1946),《第二次告白》(1949)和《就算在最佳家族》1(1950),最后這部是沃爾夫最后一次與超級惡棍阿諾德齊克交鋒2,他此后的作品水準(zhǔn)參差不齊。再后來有些小說也不能說毫無是處,比如《門鈴響起》*(1965)就算得上最有新意的小說,但是大部分作品只是表現(xiàn)出作者正在努力杜撰出包含某些人物的一個又一個故事,而這些人物對他來說已經(jīng)沒有多大意義了。尼祿和阿奇在美國偵探小說神話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美國讀者對沃爾夫的喜愛遠(yuǎn)遠(yuǎn)超過其他國家的讀者。雷克斯斯托特是個精力十分旺盛的人,興趣廣泛。他始終對與作家有關(guān)的事業(yè)大力支持,此外,他一生都是帶有明顯美國色彩的激進派的擁躉。

*新星出版社二○○九年九月出版。

1美國版名為《最佳家族》。——原注

2所謂的“齊克三部曲”是《還是個惡棍》(And Be a Villain,1948)、《第二次告白》和《就算最佳家族》。

*新星出版社二○一○年九月出版。

三十年代,偵探的風(fēng)格發(fā)生了改變,尤其體現(xiàn)在業(yè)余偵探身上。隨著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化裝的傳統(tǒng)宣告終結(jié)。從那時開始,新出場的偵探幾乎不會嘗試改變他們的外表。全知全能的偵探傳統(tǒng)仍然存在于菲爾博士身上,還包括卡特狄克森筆下幾乎不引人注目的亨利梅爾維爾爵士以及埃勒里奎因。但是諸如瑪格麗阿林厄姆、奈歐馬許、尼古拉斯布萊克和邁克爾英尼斯這類新的天才作家塑造的偵探行為舉止更像是普通人,也會犯錯誤。古典偵探小說之屋的窗簾被小心地拉開,外界的一絲光線隨之射進來,變化也隨之發(fā)生?,攩帖惏⒘侄蚰罚?904—1966)和新西蘭作家奈歐馬許(1895—1982)的作品經(jīng)常用帶著些許嘲諷的眼光看待社會現(xiàn)象。第一本真正表現(xiàn)出阿林厄姆才能的小說是《幽靈之死》(1934),故事描繪出了一個鉆營拍馬者的生動畫面,他依靠死去的偉大的維多利亞時期和愛德華時期的藝術(shù)家的聲譽為生,奈歐馬許的《甜蜜的死亡》(1936)所描述的半荒唐、半色情的神秘祭祀在細(xì)節(jié)方面相當(dāng)重要,當(dāng)然這在今天已經(jīng)不覺得新鮮。阿林厄姆的其他早期作品以出版社和梅菲爾街區(qū)1為背景,馬許則將自己的劇院經(jīng)歷運用到《古老的謀殺》(1937)一書。當(dāng)然,所有的犯罪小說都有背景,但是相比完全古典式的小說,比如奎因的處女作《羅馬帽子之謎》中,案件發(fā)生的劇院只是放置謎團的容器,阿林厄姆和馬許的背景則帶有藝術(shù)家的矯情和戲劇的做作。

1位于英國倫敦西區(qū)的高級住宅區(q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