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子的威脅并不只是來自漢王朱高煦,他的三弟趙王朱高燧也在蠢蠢欲動。1418年,朱高燧的親信黃儼檢舉太子擅赦罪人,多名官員被革退,皇帝派侍郎胡濙調查此事,調查報告顯示太子誠敬孝謹,所說全是不實之詞,朱棣才不再追究。1423年6月,圣躬欠安,護衛(wèi)指揮孟賢、欽天監(jiān)官王射成等密謀毒死皇帝,并偽造了一份廢太子立趙王的詔書。事發(fā)后,犯事官員全被處決?;实壑肋@事肯定有人指使,他對朱高燧說,這事是你做的吧?朱高燧聽了嚇得話都說不上來。太子又一次顯示了他的仁厚,為之辯解說,這是下面人胡亂做下的事,高燧并不知情。
1425年,朱棣親征漠北,朱高煦覺得機會來了,派兒子朱瞻圻在北京刺探消息,最多的時候一晝夜信使往返達六七次之多。8月,朱棣在榆木川去世,隨軍的楊榮與另一位大學士金幼孜為確保太子順利繼位,封鎖了皇帝去世的消息,秘作二詔,一為遺詔入朝,二是派人火速趕往留都南京護送太子入京即位。朱高熾終于渡過險關坐上了帝位,是為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
但朱高熾這個皇帝的運氣實在不太好。即位前屢遭讒諂數度險遭不測不說,等到做了皇帝,還有朱高煦這樣的強藩時時威脅著,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雖對乃弟撫慰有加,增加了近一倍的歲祿又賞賚數以萬計的財物,但朱高煦就是不買他賬。他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死去。有關皇帝的死因有著種種猜測,雷擊、中毒、縱欲過度等等,不一而足。也有一份宮內太醫(yī)傳出的報告說他死于心臟病突然發(fā)作。考慮到皇帝的肥胖和足疾,這種說法似乎更為可信。也幸虧他去世早,兄弟之間的矛盾尚來不及全面爆發(fā)。但他兒子朱瞻基的即位,也是驚險萬狀。朱瞻基從南京前往北京奔喪并接登大位時,必須途經山東,他那位懷有二心的叔父曾預謀在半路設伏偷襲,終因時間倉促準備不充分而沒有得逞。
朱瞻基即位之初,朱高煦曾有過一段時間的表面順從,他連上幾件奏章,所奏都是利國安民的事,朱瞻基對大臣們說,永樂年間,皇祖父曾告訴父皇和我,這個叔叔懷有異心,要時刻戒備他做出什么事來,我今天看他奏事態(tài)度誠懇,看來舊心已經革除,對他這些合理的建議當然要吸取。以朱瞻基之少年早慧,他怎不知本性難移,這個叔叔是成心要和他擰著干的??傆幸惶?,他多年被壓抑的怒火要像火山一樣爆發(fā)。
朱瞻基不會忘記,當他還是一個孩子時,曾發(fā)生這樣一幕,那時還沒有遷都北京,他的皇祖父帶著龐大的家族去孝陵拜謁,他父親因為身體過于肥胖,雙腿不利索,需兩個內侍攙扶著才能慢慢地拾階而上時。一不留神,父親滑了一跤,差點從臺階上滾下來。按照儀式時的倫序,他的叔父朱高煦跟在后面,見狀說了一句話,大意是前面一個人跌了跤,后面跟著的人知道出了事會引起警覺(“前人蹉跌,后人知警”)。時為皇太孫的他跟在祭祀隊伍的更后面,見了父親的窘態(tài),想也不想就脫口而出:更有后人知警也。叔父吃驚地轉過臉來,他記住了這張臉上驚惶不已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