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節(jié):第十二章 庾亮當權(3)

鮮卑帝國 作者:文韜


東晉名士除了好酒常醉不醒之外,就是一天天搖著麈尾清談。陶侃則飲酒必限三杯,屬下參佐不認真做事,言談戲?;膹U政務,輕則嚴加訓斥重則加以鞭笞,把他們的酒器、賭具、麈尾一并扔大江里。名士尚玄學,陶侃非說:"《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這不是跟高門士族對著干嗎?這種人一旦執(zhí)政,會有名士們好果子吃?因此庾亮對他非常排斥,也難怪陶侃懷疑他私下?lián)v鬼把他排在顧命大臣之外,想當年晉明帝把他安排在荊州就是對抗門閥士族的。

溫矯對庾亮說,您猜忌陶侃不是沒道理,陶侃寒士,與我們志趣不同,不過,他還是個忠臣,您派人去請,他一定來!使者到了荊州,陶侃還真記恨前嫌"以邊將不敢越職為由"不想出兵,后來想了想,還是天下大局為重,終于答應共赴國難,西軍以陶侃為盟主,發(fā)兵四萬殺向建康,"旌旗七百余里,鉦鼓之聲,震于遠近。"京師內(nèi)的王導一面矯太后之詔,令三吳(吳興、吳郡、會稽)起兵勤王,聯(lián)絡揚州刺史郗鑒南下,一面策反蘇峻的隊伍。雙方相持不下,自公元328年五月一直打到九月,好在北方的前趙與后趙的大決戰(zhàn)也在同時展開,南北雙方各打各的,互不妨礙。在陶侃、王導雙方的努力下,各地聯(lián)軍與蘇峻在石頭城展開決戰(zhàn),蘇峻恃勇輕敵陷入陣中被殺,蘇峻之亂平定。

建康滿目瘡痍,宮闕化為灰燼,溫矯建議遷都豫章(即今南昌),應該說溫矯的建議并沒有什么暗藏的私心,三吳豪強乘機請求遷都會稽(在今浙江紹興),王導力排眾議,反對遷都,他可不能把朝廷置于吳姓的控制之下,搬出孫權和劉備的話:"'建康王者之宅,'古代的帝王,不一定因為財富的豐儉遷都。如果不修農(nóng)事,那么樂土也會變成荒墟。北方未平,竄于蠻越,是向胡人示弱,決非良計!"遷都之議遂罷。

庾亮上表請罪,求歸山野,成帝司馬衍手詔不準:"此社稷之難,非舅之責。"庾亮無地自容,自乘扁舟下野,留下表章說:"祖約、蘇峻縱肆兇逆,罪由臣發(fā),寸斬屠戮,不足以謝七廟之靈,塞四海之責。"司馬衍聞報,馬上下令地方官員扣留庾亮的小船,請他回來做官,小皇帝知道自己現(xiàn)在尚離不開這位有雅坐的舅舅。

蘇峻之亂后,庾亮聲威大損,迫于王導之逼,被迫放棄中樞權力,請求外鎮(zhèn)效命,以塞天下人之口,小皇帝任命他為豫州刺史,鎮(zhèn)守蕪湖。陶侃死后,庾亮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進號征西將軍、假節(jié),遷鎮(zhèn)武昌,成為長江中游強藩,坐鎮(zhèn)荊楚,遙制朝廷。平靜掩蓋下的血雨腥風飄然而至,新一輪的王庾之爭再度展開。

庾亮手握強兵,雖居武昌朝廷政令多出自他手,王導逐漸不滿,每有西風揚起塵土,他便以扇拂塵,緩緩道:"元規(guī)(庾亮的字)之塵污臟人!"晉成帝司馬衍接到江州刺史王允之的密奏,庾亮的弟弟豫州刺史庾懌派人送了一壇美酒給他,他懷疑酒中有毒,用酒喂狗,狗飲酒后死亡。司馬衍勃然大怒,"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又想這樣做嗎!"庾懌自擔其責,服毒自殺。有來自荊州的人對王導說:"庾公有意東下建康!"并囑咐王導暗作戒備,以備不測,王導淡淡道:"我與元規(guī)并為國家大臣,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我角巾徑還烏衣巷,略作戒備作甚!"

王導為何對庾亮有恃無恐呢?他有一個好親家,郗鑒!郗鑒督流民軍破王敦立下大功,被封為車騎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兗州刺史、假節(jié),鎮(zhèn)守廣陵(揚州)。晉明帝崩,郗鑒與王導、卞壸、溫嶠、庾亮、陸曄等并受遺詔,成為輔政大臣。蘇竣之亂郗鑒殺白馬,大誓三軍,自廣陵渡江勤王,進位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拜司空,加都督揚州之晉陵吳郡諸軍事,鎮(zhèn)守京口,首練北府兵,成為手操軍權的強藩,在王庾爭雄的格局中成為左右局勢的一支重要力量。

高平郗氏本非望族,王導為拉攏他,瑯琊王氏開始世代與郗氏聯(lián)姻。東床坦腹的成語在這種歷史環(huán)境下應運而生。郗鑒在京口派門生送信給王導,向他求女婿,王導對來人說,"君到東廂房去,任意選之。"門生看過后,回來對郗鑒說:"王家諸郎皆可嘉。聞來覓婿,都矜持拘謹;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好像沒聽見一樣。""呵呵!"郗鑒一笑,"正是這個好!"一問,正是王羲之!便把女兒嫁給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