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節(jié):第十一章 黃須兒(4)

鮮卑帝國 作者:文韜


王敦重病纏身之時,又接連發(fā)生對他不利的事情,他府中的左司馬溫矯叛變,溫矯是司馬紹極為倚重的一位大臣,繼位后封他做中書令,王敦不欲賢臣在皇帝身側(cè),遂將其調(diào)入府中任左司馬,溫矯假意和錢鳳交好,溫矯素有藻鑒之名,就是說他善于品評人物,后世桓溫剛一出生,溫矯便贊他為英物,使桓溫名聲大振。錢鳳也有意仰仗溫矯出名,溫矯逢人便贊"錢世儀(錢鳳的字)精神滿腹。"錢鳳大悅,兩人交好。

恰逢丹陽尹的職位空缺,溫嶠對王敦說:"京尹咽喉之地,明公宜自選其才,恐朝廷用人,不會和明公一心。"王敦頗以為然,問溫嶠說:"誰能夠勝任?"溫嶠說:"愚謂無如錢鳳。"錢鳳一聽,投桃報李,推舉溫嶠,溫嶠佯裝推辭。王敦不聽,上表奏請溫嶠任丹陽尹,并且讓他窺察朝廷動向。溫嶠唯恐自己走后錢鳳再離間挑撥加以制止,便借王敦設(shè)宴餞別之機,起身向諸君祝酒,他走到錢鳳面前,錢鳳還沒來得及飲酒,溫嶠佯裝酒醉,用手版擊落錢鳳的頭巾,臉一變,醉道:"錢鳳!你是什么人,我溫太真祝酒你膽敢不喝?"王敦以為溫嶠醉了,把雙方勸解開。溫嶠臨行時,向王敦道別,涕泗橫流,先后三次出門以后又回來,依依不舍。溫矯夠會演戲的,極具表演才能,即使當(dāng)今藝術(shù)學(xué)院表演戲畢業(yè)的高材生也要望其項背,把王敦這樣的奸雄騙個實實在在。溫嶠走后,錢鳳對王敦說:"溫嶠與朝廷關(guān)系極為密切,并且與庾亮有深交,此人不能信任。"王敦反而責(zé)備錢鳳:"太真昨醉,小加聲色,你怎么能馬上就這樣詆毀他呢!"

溫嶠到達建康后,把王敦作亂的圖謀原原本本告訴了司馬昭,王敦聽說后,感覺受騙太深,勃然大怒,大罵溫矯:"我竟然被這個小東西欺騙!"在寫給王導(dǎo)的信中念念不忘溫矯這個騙子,信中發(fā)誓說:"太真離開我才幾天,竟然做出這種事!我要找人把他活捉來,親自拔掉他的舌頭。"

司馬紹和郗鑒、溫矯、庾亮共同籌劃討伐王敦的謀略,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貽,膽氣過人的司馬紹做出一個大膽的計劃,他要親自偵察王敦的軍營。王敦的軍隊駐扎在于湖(在今蕪湖境內(nèi)),司馬紹著戎裝,跨騎巴滇駿馬,僅帶兩名隨從繞王敦大營一周,仔細(xì)偵察營中虛實。與此同時,王敦臥床觀書,累了,剛剛休息,夢見太陽繞其營壘,心中一動,驚起道:"此必黃須鮮卑奴來也!"下令輕騎搜索,司馬紹飛馳而去,營中有士兵也發(fā)現(xiàn)他,認(rèn)為是非常之人,上報輕騎,輕騎沿途追逐。司馬紹看見路邊有賣食物的一老太太,將自己手中的七寶鞭遞給她,并且對她說,"老人家,如果有騎兵追來,你給他們看看!"然后又將馬糞用冷水澆透,打馬而走。一會兒,追騎趕到,問老太太:"看到一個黃胡須騎馬人從這里經(jīng)過嗎?"老太太說:"已經(jīng)走很久了!"并把七寶鞭拿出來,鑲金嵌玉的珊瑚寶鞭,世之珍寶,輕騎們相互傳看,把玩良久,又見馬糞已冷,相信老太太說的話,以為再也追不上,掉轉(zhuǎn)馬頭怏怏而還。后人溫庭筠、張耒先后作《湖陰曲》及《于湖曲》慨贊其事:

武昌云旗蔽天赤, 夜筑于湖洗鋒鏑。

祖龍黃須珊瑚鞭, 巴滇駿馬風(fēng)作蹄。

日圍萬里纏孤壁, 虜氣如霜已潛釋。

海旗風(fēng)急驚眠起, 甲重光搖照湖水。

吳波不動楚山晚, 花壓闌干春晝長。

司馬紹回到建康,下令發(fā)兵征討王敦,加王導(dǎo)大都督總督各軍,拜郗鑒為衛(wèi)將軍,郗鑒不想初入京師便鋒芒逼人,固辭衛(wèi)將軍封號,請召臨淮太守蘇峻、兗州刺史劉遐同討王敦。司馬紹發(fā)檄天下,征召蘇峻、劉遐,以及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約、廣陵太守陶瞻等入衛(wèi)京師。王導(dǎo)知道王敦重病不起,帥王氏家族子弟為王敦發(fā)喪,大家均以為王敦已死,士氣大振。司馬紹下詔數(shù)王敦之罪,"唯誅錢鳳,余眾一無所問!"

王敦見詔暴怒,病勢沉重,不能統(tǒng)兵打仗,心知各地勤王之兵若到,后果不堪設(shè)想,命令他的兄長,王應(yīng)的生父王含克日起兵。公元324年秋七月,王含率水陸大軍五萬殺向京師,攻至江寧南岸。司馬紹恃勇欲戰(zhàn),郗鑒建議堅守等待援兵,溫矯焚燒朱雀桁(秦淮河浮橋),率軍固守北岸。司馬紹招募勇士,讓段部鮮卑人段秀率領(lǐng),夜渡秦淮河,偷襲敵軍的大營,大破王含。王敦聽聞王含失利,驚怒交加:"我兄,老婢耳;門戶衰敗,大勢去矣!"奮力欲起,無奈病體沉重,幾番掙扎又躺下來,心知自己不行了,臨終叮囑王應(yīng),"我死,不要發(fā)喪,一定要把建康打下來!"言訖而亡,時年五十九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