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節(jié):第三章 賈后亂政(1)

鮮卑帝國 作者:文韜


公元277年,沙漠汗回國了,力微大悅,把沙漠汗當做部落繼承人來對待,派諸部大人到陰館迎接。諸部大人迎接的不再是一個草原之子,而是一個中原英才。酒席之上,沙漠汗用彈弓射落飛鳥取樂引起諸部大人嘩然,彈弓是中原流傳很久的一種娛樂工具,春秋時晉靈公就曾以彈弓射人取樂。但當時交通不發(fā)達,塞內(nèi)塞外風俗各異,草原上沒有彈弓,人們對于這種沒有箭的弓大為震驚。其實諸部大人震驚的不是沙漠汗的弓而是他所具有的文化,部落大人相當清楚,一旦這位經(jīng)受漢文化熏陶出來的王子繼承汗位,必定會變易草原的各種制度,讓他們既得權(quán)利受到損害,于是乎相互達成默契,各部首領(lǐng)紛紛對力微說,"太子才藝非常,引空弓而落飛鳥,似得晉人異法怪術(shù),亂國害民之兆。"漢文明排斥草原文明,草原文明也排斥漢文明,相互排斥而不是吸收,又怎能締造一種更為先進的文明呢?力微一向是個有主意的人,一聽之下,馬上明白諸部大人的意思,為諸部反對的人是不可以做上首領(lǐng)位置的,所以他冷酷地下令說:"不可容者,便當除之。"諸大人怕力微反悔,馬上飛馳塞南,沙漠汗人頭落地。沙漠汗是拓跋部第一個因為漢化被殺的人。

史書稱拓跋力微殺掉沙漠汗后"甚悔",違背自己的意愿殺死親生兒子怎么會不后悔,為了部落聯(lián)盟的穩(wěn)定力微只能咬碎牙和血吞,然而諸部大人并不買他的帳,趁他年老有病,各部落陰謀脫離拓跋部的控制,烏桓王庫賢成為主謀。編寫魏書的作者魏收很可愛,他收集了一個故事講述了本次叛亂,我想庫賢的后人一定沒少反對魏收講的故事,烏桓人在北齊應(yīng)該衰落了,沒有發(fā)言權(quán),魏收即使三易其稿也沒有刪掉這個典故。他說烏桓王庫賢是個貪財小人,被力微信任卻收受衛(wèi)瓘的財物出賣主子,見力微對殺死兒子有些反悔,便想出一條毒計。一天,他在庭院中磨斧頭,磨得蹭亮,諸部大人看到后很驚奇都問他,你這是干什么呀?沒事磨什么斧頭啊?庫賢一本正經(jīng)地說:"老可汗恨你們讒殺太子,想把你們都殺干凈。""啊?"諸部大人一聽,這還了得,雪亮的斧頭砍下去腦袋如何受得了?一轟而走。故事雖然夸張了一點,鮮卑聯(lián)盟就此解散卻是事實。老力微經(jīng)受不起如此重大的打擊死掉了。共計做了五十八年的部落首領(lǐng),享年一百零四歲。人到暮年看著自己千辛萬苦創(chuàng)立的事業(yè)敗落怎么不心痛,對百歲高齡的老人來說太殘酷。政治斗爭永遠如此,不會因為你是個老人而可憐你,人們只會為自身的利益考慮,所以我們要建立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力微死后,部落聯(lián)盟變得脆弱不堪,而他的中原鄰國西晉卻如日中天,在力微去世三年后,西晉攻入建業(yè),打敗最后一個敵人東吳,統(tǒng)一中國。然而短短的20年后,中原大地上諸王并起,直殺得血流成河、尸集如山,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趁機紛紛躍馬中原,與晉王朝角逐天下,五胡亂晉由此開始,鮮卑拓跋部正是在這個時候登上了中原的歷史舞臺。

請看下集:賈后亂政。

第三章 賈后亂政

西晉王朝的強大是眾所周知的,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公元280年,立國數(shù)十年,將士十余萬,累出孫堅、孫策、孫權(quán)、周瑜、魯肅、陸遜、陸抗等明主名將的東吳在西晉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土崩瓦解,豎起白旗投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歸于一統(tǒng)。

國家的強盛和繁榮為西晉的統(tǒng)治者們帶來了什么?作為國家統(tǒng)治階層的豪強地主、門閥士族再也沒有了鎮(zhèn)壓黃巾大起義時諸侯并起、爭逐天下的豪情壯志,剩下的只是奢侈腐化、貪婪墮落。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來形容強盛統(tǒng)一的西晉王朝走向末路再恰當不過了。在奢靡的社會風氣影響下,西晉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一反伐吳前清廉儉約的作風,生活變得奢侈無度。當年那個勵精圖治,奮發(fā)向上的開國皇帝不見了,那個曾經(jīng)因為御車的青絲繩斷了以青麻代替、御醫(yī)進獻雉頭裘而當眾焚之的司馬炎已成為歷史。人性的丑陋在安樂之境徹底崩發(fā),打下吳國之后,司馬炎詔選孫吳宮人五千人入宮。頗事游宴,怠于政事,宮中妃嬪的人數(shù)幾乎接近一萬人。晉武帝經(jīng)常乘坐著羊拉的車子,聽憑羊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宴飲、入寢,宮人竟以竹葉插戶,鹽汁灑地,以引帝車。一個國家領(lǐng)袖的行為舉止是臣民和社會的表率,上行下效,國家領(lǐng)袖影響貴族官僚,貴族官僚引導(dǎo)整個社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