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搬掉“孤陋寡聞及迷?!边@座大山的,我相信這也是大部分大學生頭頂上的大山(盡管有很多人因為缺乏思考而并不覺得自己有這座大山)。
我一直認為,迷茫和孤陋寡聞是孿生兄弟。進入大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驚恐地發(fā)現(xiàn)——我不喜歡我的專業(yè)。人生沒有什么比選錯專業(yè)更讓人抓狂的事情了。當我看見古代文學老師搖頭晃腦、眉飛色舞、滿臉陶醉地講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時候,我實在感覺不出,這個意境有多少美感,我也不知道這對于一個內(nèi)向自卑、經(jīng)濟貧困、不知道出路的大學生來說,有什么實際的意義。于是我開始明白,為什么農(nóng)民不關注世界的本源了,因為他們有更需要關注的事情——那就是他們的下一頓飯在哪里。而對于我來說,“為什么要學《詩經(jīng)》、《哈姆雷特》,以及《詩經(jīng)》和《哈姆雷特》所代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當然你可能跟我說,這是文學,這是美,我不反對。但原因,剛才我已經(jīng)跟你說過了。如果你還不明白,那可以試著理解這個邏輯:你拿著一棵青菜對著一只老虎說:“吃吧,這是青菜,多吃素菜有益健康的。”那只老虎會“鳥”你嗎?
不管我有多么迷茫,沒人會給我解答出路在哪里及學這個東西的意義。于是我開始反思,我為什么會選錯專業(yè)。后來我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在填報志愿時,基本上對所有專業(yè)都一無所知(我相信大部分非大城市來的學生都有同感),于是我感覺到了信息面的重要性。
于是我像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一樣,經(jīng)常一個人去自習,經(jīng)常拿著英語單詞書反復死背,這是大多數(shù)迷茫者共同的毛病,并且我跟大多數(shù)迷茫但不自知者一樣,覺得這是最能讓我心安且上進的方式。直至多年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對于我這類人來說,自習越多,死得越快(具體論述見本書相關章節(jié));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種努力方式,都比反復背單詞書要好一萬倍,比如學習怎么運作企業(yè),學習怎么跟別人溝通和交流等。只是當時的我因為孤陋寡聞而沒有發(fā)現(xiàn)。
在孤陋寡聞中度過了大一大二,進入了讓我后悔的大三考研階段。我考研的理由很簡單:第一,根據(jù)當時形勢,考上研就可以當大學老師,不考就只能當中學老師;第二,我的英語好,不考白不考;第三,我女朋友要我考;第四,我們班大部分人都在考。在當時看來,這四個理由,每一條都是天經(jīng)地義不容置疑的??墒乾F(xiàn)在再看的時候,每一條都是無比的幼稚,因為我忽略了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我的性格和興趣。而這一點,也是現(xiàn)在很多準備考研人正在犯的錯誤,我把它寫出來,是想告訴后來者,此路不通(本書相關章節(jié)有具體論述)??傊P于考研,是因為前瞻性經(jīng)驗不夠或者參考的信息不夠而犯下的又一重大錯誤。所以我現(xiàn)在越來越重視信息、見識、眼界與思維這些軟實力上的東西了。
當時的孤陋寡聞,還表現(xiàn)在,我在畢業(yè)的時候,看到一個同學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我詫異了半天——我們這個專業(yè),還可以去公司的嗎?——因為在老師和同學們灌輸給我的觀念里,我們是要去學校做老師的。我現(xiàn)在一直在用這個案例來嘲笑我當初的孤陋寡聞,也許你不曾有這種孤陋寡聞,但是我敢保證,大部分人有著太多的類似或者不類似的孤陋寡聞。一個人如果在畢業(yè)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可以“去那里”,那還有什么太多的意義呢?因為你大學四年期間就沒有為“去那里”準備過。所以,一個人的見識,一直影響著一個人的選擇,包括未來職業(yè)的選擇。
我讀大學時傻不啦嘰地背單詞學英語,并不是因為我多么熱愛英語,而僅僅是因為我們學校的宣傳欄內(nèi)張貼著某某三好學生的光榮事跡——一次性過了四六級——當時感嘆好偉大,還因為聽了某某學姐因為四級考試考了98分的各系“巡回”報告會,當時驚為天人并拜服在地。因為我當時的眼睛就看到了這么幾個東西,所以也盲目地學上了英語,雖然英語最后學得也還不錯,但畢竟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現(xiàn)在就跟英語“分道揚鑣”了。我現(xiàn)在想,假如我當年就聽過馬云的創(chuàng)業(yè)史,也許我已經(jīng)進軍互聯(lián)網(wǎng)了;如果我當年聽過facebook,也許我很早就“投奔”它了。因為我眼界有限,所以我的最終目標就一直沒定下來,結果就是一直走彎路。所以,大學生在大學,除了學那點專業(yè)知識,一定要把眼界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