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的轉折點東西方文化的轉折點
很多人,特別是對時間推移一向敏感的知識分子,都對新世紀有所考慮,有所幻想。我現(xiàn)在就常常考慮21世紀的情景。
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一個世紀的轉折點并不總是意味著社會發(fā)展的轉折點,也不會在人類前進的長河中形成一個特殊的階段。但是世紀末往往對人類的思想感情產生影響,20世紀末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在對人類文化發(fā)展的看法方面,我是頗為同意英國史學家湯因比的觀點的。他在人類全部歷史上找出了二十幾個文明。他發(fā)現(xiàn),每一個文明都有誕生、成長、興盛、衰微、滅亡這樣一個過程。哪一個文明也不能萬歲。盡管湯因比論多于史,在論的方面也頗有一些偏頗之處;但是總體來看,他的看法是正確的,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
近代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沖擊。最初是震于西方的船堅炮利,以后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西方的精神文明也有其獨到之處。于是激進者高呼"全盤西化",保守者則想倒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都不全面,都有所偏激。
原因何在呢?我個人認為,原因就在沒能從宏觀上看待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目光淺隘,認識膚薄,只看到眼前的這幾百萬平方公里,只想到近代這一百多年。如果把眼光放遠,上下數(shù)千年,縱橫幾萬里,則所見必是另一番景象。湯因比是具有這樣眼光的人。他雖然是西方人,但并不迷信西方文明;在他眼中,西方文明也不能千秋萬歲。這個文明同世界上其他文明一樣,也有一個誕生、成長、興盛、衰微、滅亡的過程。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我們當然更不應當認為眼前如日中天的西方花花世界會永遠這樣繁華昌盛下去。
人類歷史又告訴我們,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歷史上更替興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我們大講"西化",殊不知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講的是"東化",雖然不見得有這個名詞。你只要讀一讀鴉片戰(zhàn)爭以前西方哲人關于中國的論著,看一看他們是怎樣贊美中國,崇拜中國,事情就一清二楚了。德國偉大詩人兼思想家歌德在1827年同愛克曼談話時,大大地贊揚中國小說、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水平。他認為,西方人應該向中國人學習。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根據(jù)我個人的看法,是鴉片戰(zhàn)爭戳破了中華帝國這一只紙老虎。從那以后,中國人在西洋人眼中的地位日降,最后幾乎被視為野人。奇怪的是,中國人自己也忘記了這一切,跟在西洋人屁股后面,瞧不起自己了。
我不敢說,到了21世紀,中國文化或包括中國文化在內的東方文化,就一定能戰(zhàn)勝西方文化。但是西方文化并不能萬歲,現(xiàn)在已見端倪。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就足以說明西方文化的脆弱性?,F(xiàn)在還是三十年河西,什么時候三十年河東,我不敢確切說。這一定會來則是毫無疑問的。21世紀可能就是轉折點。
1990年10月3日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據(jù)說全世界學者對文化下的定義超過五百多個。這就等于沒有定義。根據(jù)我粗淺的理解,人類在精神和物質方面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優(yōu)秀的東西,就叫做文化。
文化的產生
籠統(tǒng)地說,對文化產生不外有兩種看法,一是一元產生論;二是多元產生論。
一元產生論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民族產生文化,這就是nordic(北歐人)。其他民族都不產生文化,甚至是文化的破壞者。這是德國法西斯的"理論",自然為我們所不取。
我是主張文化產生多元論的。世界上任何民族,不論大小,都能產生文化,都對人類總體文化有貢獻。但是,各民族產生的文化,在質和量上,又各自不同,甚至有極大的懸殊,這是歷史事實。不承認這一點,不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是科學態(tài)度。
文化的交流
自從有人類那一天起,就有文化交流。一個人在獲取食物方面有了一個新的方法,別人學習,這就是交流。這當然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交流。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類逐漸形成了氏族、部落等等。氏族與部落也有文化交流。以后形成了民族,形成了國家。民族與國家之間也有文化交流。這是更大范圍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的文化交流。一直到今天,文化交流還在全世界各民族、各國家之間進行,以至形成了眼前的光輝燦爛的五光十色的人類文化。人類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壽命越來越延長。
文化交流是促進人類社會前進的最主要的力量。
文化的體系
盡管文化是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是歸根結蒂,這些文化卻形成了或者結成了一些規(guī)模比較大的文化體系。根據(jù)我個人的看法,有史以來一直到今天人類共形成了四個文化體系,這些體系是:
一、中國文化體系(其中包含日本文化,后者有了某些改造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