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節(jié):造反為什么(1)

帝國不語對枯棋 作者:范軍


所以人世間的事真是匪夷所思,王莽嘔心瀝血的改革一夜之間得罪了上到王公大臣、豪強大戶下到底層民眾的社會各階層人群。他寄托在新朝上的光榮與夢想再也不能開花結果了。曾經是人心所向的王莽面對的卻不再是大勢所趨,而是大勢已去,因為跟他作對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國家最稀缺的資源竟然是監(jiān)獄——很多反對改革的人不是躺在監(jiān)獄里,就是在去往監(jiān)獄的路上。關于這一點,《漢書?王莽傳》是這樣記載的:于是農商失業(yè),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于市道。 及坐賣買田宅、奴婢,鑄錢,自諸侯、卿、大夫至于庶民,抵罪者不可勝數。

王莽終于不再是那個激情四射的改革家,他成了一個孤獨的思考者。關于新朝,他第一次開始懷疑它究竟能走多遠,因為在這個國家的上空,一些隱隱約約的耳語開始在四處飄蕩。那是反對他的聲音,甚至還有反對他的暴力行為。而這一切,他都要孤獨地面對。

因為他不是別人。他是王莽——一個以非典型方式上臺的皇帝,一個在現階段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

造反為什么

作為景帝之后,劉秀站出來造反的時候他的家庭成分應該是富農兼工商業(yè)主。

劉秀的財商不錯,如果王莽的改革不是那么猛烈的話,他也不會為自己的一百多畝地的歸屬而患得患失??墒峭趺Ц母锏膭幼魈擦耍窒碌墓賳T也太會敲詐勒索了。這樣一來,劉秀的生活就失去了安全感。

但是,在南陽老家失去安全感的劉秀并沒有立馬選擇造反,而是選擇了逃跑。他逃到新野準備東山再起。這個東山再起的意思是劉秀要通過自身的刻苦努力把生活水準提高到王莽改革前的狀態(tài)。劉秀在新野利用不同地區(qū)谷物的價格差,干起了投機倒把的買賣。劉秀就這樣卑微地生活在新朝最初的年頭里。他看上去比作為田舍翁時代的那個安分守己的劉秀更為落魄,但好歹沒有餓死在新野街頭。

說到底,劉秀的人生理想也就這么丁點大。誰都想不到,這樣一個人,會是未來東漢的開國皇帝,會再續(xù)大漢數百年的霸業(yè)。這一點劉秀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只想小心翼翼地躲避命運對他的糾纏,但是命運這東西有時候跟流氓也差不多,會不由分說地強行糾纏一個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