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工人迅速增加到200多人。此時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工廠擴大成公司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軌,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制訂,財務、人事各種報表都要她親自審閱,尤其是工商及政府其他部門經(jīng)常下達各種文件要她貫徹執(zhí)行;作為民營企業(yè),她還要經(jīng)常參加政府主管部門召開的各種會議,以及上臺發(fā)言……所有這些,對于沒有上過一天學的陶華碧來說,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
望著堆積如山的各種文件,陶華碧首先想到的是聘請人才。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了獨特的擇人標準:忠厚老實,吃苦耐勞,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可具體該請什么樣的人呢?她想來想去,把自己的長子當作了衡量的標準。
陶華碧的長子李貴山是名轉(zhuǎn)業(yè)軍人,最初在地質(zhì)隊汽車隊工作,雖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陶華碧眼里卻是個有才華的人。她想先把兒子拖到公司來幫忙,卻又不愿意砸了他的鐵飯碗。李貴山得知母親的想法和顧慮后,笑著說:“都什么年代了,哪還有什么鐵飯碗!”但她還是不同意,李貴山就自作主張,辭職以后主動來到了她的公司。
李貴山首先幫助母親處理各種文件,整章建制。李貴山讀,陶華碧聽。
聽到重要處,她就說:“這條很重要,用筆畫下來,馬上去辦?!睅湍赣H“看”完了文件,李貴山便開始起草規(guī)章制度,然后再讀給母親聽。陶華碧聽得非常認真,聽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李貴山修改……如此反復多次,直到陶華碧滿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畫個圓圈。李貴山見了,無可奈何,他就在紙上寫下了“陶華碧”三個字,讓母親沒事時練習練習。哪知陶華碧看了看這三個字,一邊搖頭,一邊為難地感嘆說:“這三個字太復雜了!”
在李貴山的幫助下,陶華碧終于制定出了公司帶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規(guī)章制度,寬嚴并濟,獎懲分明。但是,只有長子幫忙,陶華碧還是感到人才缺乏。于是,她又招聘了一個具有本科學歷的年輕人。如何培養(yǎng)這個人才,又怎么留住這個人才?陶華碧有她自己的“絕招”。本來,她想讓這個本科生當辦公室主任,但她卻沒有馬上任命,而是先讓他在公司里做一些瑣碎的雜活,然后又派他到全國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場,半年后,她才任命他為辦公室主任……這個人就是后來“老干媽”公司里的三號人物王海峰。
如何管理好公司越來越多的員工呢?陶華碧自然也有她“獨創(chuàng)”的同樣既樸素又管用的“絕招”:實行親情化管理,自始至終對員工進行“感情投資”。
最初讓長子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陶華碧就把這一招視為最基本的要素。
如在員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華碧考慮到公司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她決定所有員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老干媽”公司如今已發(fā)展到1300人,這個制度仍然保留了下來。
制度雖然制定了,但陶華碧自己還是凡事親力親為,總是很關(guān)心和體諒員工。公司里有一個員工來自農(nóng)村,父母早亡,家里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可他愛抽煙喝酒,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幾乎都被他自己花掉了。陶華碧得知這一情況后,非常擔心。有一天下班后,她專門請這個員工到酒店喝酒。
酒桌上,陶華碧對他說:“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從明天開始,你必須戒酒戒煙。因為,你還有兩個弟弟要照顧,你要讓他們?nèi)プx書,千萬別像我一樣大字不識一個?!边@番語重心長的話,使這個員工痛定思痛,當即表示戒酒戒煙痛改前非。
但陶華碧還是不放心,只讓他每月留200元錢零花,其余的錢則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時候他弟弟上學要用錢時,再從她那里支取……僅僅是關(guān)心個別員工,陶華碧覺得還不夠。每當有員工出差,她還總是像媽媽送兒女遠行一樣,親手為他們煮上幾個雞蛋,一直把他們送到廠門口,直到已經(jīng)看不清他們的背影,她才回去……陶華碧雖然沒有文化,卻深知管理之道。她明白感情的力量,幫助一個人就能感動一群人;關(guān)愛一個群體肯定能感動整個集體。
親情化管理增加了公司的凝聚力。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是媽媽一樣可敬可親,雖然公司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迥異,時間長了,免不了會產(chǎn)生摩擦,但是只要有陶華碧出面,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大家都親切地叫她“老干媽”。在她的帶領(lǐng)下,“老干媽麻辣醬”以迅猛的勢頭發(fā)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