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叮囑世人慎交益友,修身進德,真是用心深長哪!
(三)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①,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顏淵》第一二·二三)
章旨
孔子告子貢以朋友相處之道。
注釋
①忠告而善道之盡心盡力地規(guī)勸朋友,并且講究規(guī)勸的言辭和技巧。告,音gù。道,音dǎo,同導。
析論
人非圣賢,難免犯過。朋友有了過失,自應忠言相勸,不宜袖手坐視。首先是"忠告",據事依理,加以規(guī)勸,無所隱匿。其次是"善道",勸諫的內容、辭氣,溝通的態(tài)度、方法,都須因人、事、情境、場合……之異而深慮詳考,加意誘導,以點醒夢中之人。但是,有時"忠告善道",未必為朋友所接納。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慍不怒,停止勸諫,以免招致嘲諷、辱罵,不但傷害友誼,而且還自取其辱呢!與朋友相處,還是要多留些余地,以免傷了友情。
(四)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①。"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第一二·五)
章旨
子夏開導司馬牛順任天命,修己恭敬,無須以失去兄弟為憂。
注釋
①亡音wú,通"無"。
析論
司馬牛的哥哥桓魋(tuí)是宋國的權臣,謀叛宋景公,失敗出亡。幾個兄弟也都因此流亡國外。司馬牛輾轉到了魯國。他遭逢人倫變故,又失去了富貴,內心的抑郁,可想而知。
子夏首先針對司馬牛的驟失富貴,加以安慰。他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的死生、富貴,都是老天安排的,無法強求。昔日的富貴,就如過眼云煙,不足縈懷。得失既已忘懷,憂愁自然消失了。
其次,子夏闡述廣義的兄弟之誼,來寬慰好友。君子除了順受天命之外,若能積極地以敬持身,不犯過失;又能待人恭敬,合于禮節(jié),那么全天下的人都會樂于和他相處,把他看成兄弟了。這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道理。
子夏以孔門義理慰勉司馬牛于患難之中,情深意摯,可以說是"忠告善道"與"以友輔仁"的典范。
問題與討論
1. 為什么"以文會友"有助于實踐仁德?
2. 為什么結交正直、誠信、見多識廣的朋友,可以有助于為學?
3. 對于朋友,要如何"忠告而善道之"?
4. 為什么"四海之內皆兄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