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吉
遺聞軼事的內(nèi)容,包括兩個方面:一部分是作者耳聞目睹的;一部分是聽同學、朋友說的,但都是真實的。
自30年代起,清華、北大、南開、西南聯(lián)大,繼之云南大學的學生都知道劉文典(1889—1958)先生的大名,敬佩其學識,也傳聞一些令人捧腹的故事。但這些年來卻很少有人提及這位國學大師了。
今天清理舊書刊,發(fā)現(xiàn)文化大革命被查抄,幸未毀滅、失而復得的殘本劉文典著《莊子補正》,書面題詞為“受業(yè)陶光謹署”。這是1939年在昆明用土紙石印的版本,作教材用的。我曾在1938年選過劉文典先生講授的“莊子”和“文選”兩門課?!肚f子補正》即當年講授“莊子”的講義。從一代宗師陳寅恪先生不足400字的序言中,便可看出此著的學術價值。研究《莊子》的專家是求之難得的。
劉文典先生有他光輝的經(jīng)歷,在學術方面有不朽著作,本文不談他的生平傳略,也不談其學術造詣,只談幾件能代表其性格的故事。
不準蔣介石直呼其名——寧以義死,不茍幸生
1929年劉文典40歲,任安徽大學校長兼文學院院長。該校學生鬧學潮。當時值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又加緊制造侵華事端,而蔣介石以“先安內(nèi)后攘外”,不抗日專剿共,并將愛國學生的反蔣運動名之謂“鬧學潮”,誣蔑為赤化分子抗亂,要嚴懲不貸。劉文典對蔣介石經(jīng)教育部下達的文件用“責令、責成” “縱容學生鬧事”等詞,尤其對傳令劉文典,蔣委員長召見等措辭極為憤懣。
劉文典在出發(fā)到南京前曾發(fā)牢騷:“我劉叔雅并非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應對我呼之而來,揮手而去!我?guī)煶姓绿?、劉師培、陳獨秀,早年參加同盟會,曾任孫中山秘書,聲討過袁世凱,革命有功。蔣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因有怨氣,見蔣時,戴禮帽著長衫,昂首闊步,跟隨侍從飄然直達蔣介石辦公室。蔣介石面帶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讓座,沖口即問:你是劉文典嗎?這對劉文典正如火上加油。也沖口而出:“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長輩叫的,不是隨便哪個人叫的?!边@更激怒了蔣介石,一拍桌子,并怒吼:“無恥文人??!你慫恿共黨分子鬧事,該當何罪?”劉文典也應聲反駁蔣介石為不實之詞,并大聲呼喊:“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躬身向蔣碰去,早被侍衛(wèi)擋住。蔣介石又吼:“瘋子!瘋子!押下去!”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大學校長坐牢案,因而激起安徽大學師生公憤,游行示威,社會賢達輿論支持,蔡元培出面說情,逼迫蔣介石不得不釋放劉文典。劉文典愛護學生,敢于當面頂撞“暴君”是正義行為。這件事是在九一八事變后,我參加請愿團,在南京中央大學(各地學生請愿團集中處)聽安徽學生訴說的,那是第一次聽到劉文典的大名并敬佩其高貴品德。還聽說他曾參加討袁世凱運動,逃亡日本,早年參加革命的一些故事。
違背承諾,該打!
劉文典先生閑談時多次說:“我一生除被一位老和尚打過,沒有誰敢打我,蔣介石雖然把我關進牢房,并不敢動手打我?!笔虑榘l(fā)生在抗戰(zhàn)前,劉文典在清華任教時,需要查閱某種佛經(jīng),聞北京西山香山寺有此佛經(jīng),該寺高僧某某與劉先生也相識。該寺藏書有嚴格規(guī)定,非佛教人士,不準借閱,借閱必須在寺內(nèi)念經(jīng)堂正襟危坐,也不得以手指沾口水翻書頁,必須用寺院制作的蔑子(竹、葦或高粱荃皮)翻閱,違者受罰。老和尚深知劉文典是知名學者,特準他借閱,閱前詳細介紹了閱讀規(guī)則,劉先生當即承諾,嚴守規(guī)約。
和尚去后,劉文典先生靜坐讀經(jīng),有些疲倦,見室內(nèi)有一空床,室內(nèi)并無僧人看守,便趁機持書臥床閱讀。不料睡著了,忽然聽到罵聲,頭面受到撲打,睜眼看到老和尚邊打邊斥責“您言而無信,竟把佛經(jīng)丟在地上!”劉文典一面承認錯誤,一面“抱頭鼠竄”(自稱),佛堂是關閉的,既逃不出去,自己也不想逃出,因外面還有游人,多丟人現(xiàn)眼呀!只有且喊且逃,苦苦求饒。其實老和尚還是留情面的?!八怯脪咧忝缱哟虻模舻惯^來用掃帚疙瘩(把子)打,我可慘了。和尚見我甘心承受挨打,并沒有教授架子,怒容一變,撲哧一聲笑了。以后我們成了好朋友,我曾在清華設素齋招待。我的腦袋雖然不太高貴,但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打的。但這次挨打應該,君子不可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