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桓公大喜,即傳令拔寨,向紀國進發(fā)。魯桓公先行三十里,鄭國引兵斷后。
宋莊公看到鄭魯聯(lián)軍撤走,便說:“齊國既然答應助我國伐鄭,我國也當助其攻紀。”
于是,宋莊公便發(fā)兵二百乘,命南宮長萬為將,仍命猛獲為先鋒,星夜赴紀助齊。
這時的齊僖公約了衛(wèi)侯,并征來燕兵相助。衛(wèi)國正欲發(fā)兵,衛(wèi)宣公就駕崩了。世子朔即位,是為惠公。衛(wèi)惠公雖在喪痛中,但不敢推辭,還是遣了兵車二百乘前來相助。燕伯怕為齊所吞并,認為可借此修好,于是親自帶兵來助。
紀侯見三國兵多,不敢開城出戰(zhàn),只是深溝固壘,堅守以待救援。忽一日探子來報:“魯、鄭二君,正率師前來救援!”
紀侯登城望見援師,心中大喜,安排接應。
魯桓公先到,與齊僖公相遇于軍前。魯桓公說:“紀是敝國的姻親,聞得罪于上國,寡人親自前來謝罪!”
齊僖公說:“寡人先祖哀公為紀人所誣陷,被周室所處死,于今已八載,此仇尚未得報。君助親家,我報私仇,今日之事,唯有一戰(zhàn)!”
魯桓公大怒,即命公子溺出戰(zhàn)。齊將公子彭生接住廝殺。衛(wèi)、燕二侯聞知齊、魯交戰(zhàn),也趕來合攻。豈料,鄭兵趕到,原繁率著檀伯眾將直沖齊軍老營。紀侯也讓其弟贏季引軍出城相助,一時只聽得殺聲震天。
魯桓公遇見燕伯,說:“宋、魯、燕三國谷丘之盟,口沫尚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今君亦效宋所為,只知在目前討好齊國,難道就不為國家長遠考慮了嗎?”
燕伯自知失信,垂頭避開,托言兵敗而逃。齊國的多國部隊的一個盟國沒了。
衛(wèi)國沒有大將,軍隊很快也潰敗了,一個盟國又敗了。接著,盟主齊軍也落敗了,被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彭生中箭,幾乎喪命。正在危急時刻,宋兵趕到,魯、鄭二軍各遣一師殺來,宋軍立營不穩(wěn),也大敗而歸,一個盟國又敗了。各國收拾了一下殘兵敗將,分頭回國了。
齊僖公回望了一眼紀城,發(fā)下狠誓:“有我無紀,有紀無我,齊與紀勢不兩立!”不甘心地回去了。
自此魯、鄭成為一黨,宋、齊成為一黨。
齊僖公因為兵敗于紀,憂郁成疾,這年冬天病情更重了。齊僖公把世子諸兒召至榻前囑道:“紀國,我齊國之世仇,能滅紀者,方為孝子。你繼位以后,當以此為首要大事。若不能報此仇,就不要入孤之宗廟!”
諸兒磕頭受教。
齊僖公又召來夷仲年之子無知,囑道:“你與諸兒關系甚好,日后要好好輔佐他!”言畢,齊僖公就仙逝了。諸位大夫便奉世子諸兒即位,是為襄公。
宋莊公恨鄭入骨,于是派使者把鄭國進貢的金玉分別賄賂給齊、蔡、衛(wèi)、陳四國,乞兵復仇。齊因新喪,只派了大夫雍稟率車一百五十乘前來相助。蔡、衛(wèi)也各遣軍士助宋伐鄭。
鄭厲公欲迎戰(zhàn),祭足諫道:“萬萬不可!宋是大國,起傾國之兵盛氣而來,如戰(zhàn)而失利,社稷難保,如幸而得勝,將結百世之仇,我鄭國就沒有安寧的日子了,所以不若置之不理!”
鄭厲公猶豫未決。祭足便發(fā)令,讓將士守好城門,凡請戰(zhàn)者一律處斬。
宋莊公見鄭軍閉門不出,于是大掠東郊,用火攻破渠門,盡取其櫞木而歸。
鄭厲公郁郁不樂,嘆道:“寡人受祭足所制,還能稱得上是人君嗎?”于是便有了除掉祭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