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5月28日,奕劻上朝獨對時,直接指出瞿鴻禨、岑春煊聯(lián)合掀起政潮的目的在于“推翻大老(奕劻),排斥北洋(袁世凱),為歸政計?!边€將岑春煊在戊戌年保舉康、梁的三份奏章拿出。慈禧太后歷經晚清政壇數(shù)次險境,不可能洞察不到事情背后的實質,所以奕劻彈劾岑春煊是康梁死黨的說法也未能說動她。
端方這時授意蔡乃煌在上海的照像館里偽造了岑春煊與康、梁的合影,作為攻擊瞿、岑的憑據(jù)。不應忘記的是,端方這位極其開明的滿族官員,早在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期間就與梁啟超發(fā)生了深度的接觸。但是激烈的黨爭已經讓他顧忌不了那么多了。
惲毓鼎對岑春煊的彈劾更是有力,此奏章的出籠顯然也與奕劻、袁世凱二人有關,其內容可從惲毓鼎的日記中窺見事情的脈絡:“七月初一日,九點鐘到館,未初歸寓,閉戶自繕封奏,劾粵督岑春煊不奉朝者,退留上海,勾結康有為、梁啟超,麥孟華留之寓中,密謀推翻朝局,情跡可疑,……康、梁自日本來,日本以排滿革命之說煽惑我留學生,使其內離祖國,為漁翁取鷸蚌之計,近又迫韓皇內禪,攘其主權,狡恨實甚。余懼岑借日本以傾朝局,則中國危亡,不得不俱實告變,冀朝廷密為之備也?!睆倪@則日記可以看出,惲毓鼎不但把岑春煊與康梁扯上了關系,而且把康梁說成革命的煽動者。日本明治維新之后,國力大增,在甲午一戰(zhàn)中使中國慘敗。中國自此從上到下熱衷向日本學習,但又懼怕日本干涉中國政局,這種疑慮并不是多余的。1907年7月20日又發(fā)生了日本強迫朝鮮國王退位事件。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在這一時期對日本的心理十分復雜。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慈禧太后無論如何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大臣私下和日本有所聯(lián)絡。由此可見,兩派的政治紛爭已經到了羅織罪名、不擇手段、不致對方于死地不罷休的血腥程度。
慈禧太后看到照片和奏折之后,默然良久,最終作出決定,開缺岑春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