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06年,立憲派積極呼應上諭

辛亥往事 作者:李剛


預備立憲詔書發(fā)布的時候,立憲派表示了極大的熱情,肯定它為“本朝二百余年未有之盛舉”,“是我國歷史以來五千余年未有之盛大舉”。紳商學子甚至認為:“以五千年相沿襲之政體,不待人民之請求,一躍而有立憲之希望,雖曰預備亦環(huán)球各未有之美矣”。他們“奔走相慶,破涕為笑”,莫不“額手相慶曰:中國立憲矣,轉弱為強,萌芽于此”,在歡呼的同時,全國的許多地方召開了慶祝會,四處張燈結彩,敲鑼打鼓,熱烈慶賀,首都北京最先行動,1906年9月5日,商務印書館、公慎書局、江西學堂以及一些報館,閱報社,就開始高懸國旗慶賀,11月25日這一天(農(nóng)歷十月十日)是慈禧壽誕,北京各學堂萬余人還齊集京師大學堂,舉行了慶賀典禮。另外,在天津、江蘇、南京、無錫、常州、楊州、鎮(zhèn)江、松江等地都舉行了立憲慶賀會。

張謇欣然致函袁世凱,對他的推動作用深表贊賞:“朝廷宣布立憲之詔,流聞海內,公之功烈,昭然為揭月而行。而十三日以前,與十三日以后,公之苦心毅力,如水之歸壑,折而必東。下走獨心喻之,億萬年宗社之福,四百兆人民之命,系公是賴?!睆堝赖墓P墨,有過譽之處,但畢竟反映了袁世凱在一定程度上,對清政府采取預備立憲態(tài)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稏|方雜志》也載文對袁世凱的作用予以了肯定。

立憲派和各省立憲勢力決心進一步組織起來,建立預備立憲公會,發(fā)動全國各界人士向清廷施加壓力,希望政治改革更為深入。1906年年12月16日,預備立憲公會在上海宣告成立。公會宗旨是教育國民,為立憲作好思想準備,人民應關心、研究、議論國政,以供政府采擇。 預備立憲公會推舉鄭孝胥為會長,湯壽潛、張謇為副會長,主要成員多為江浙工商界代表和具有開明思想的東南紳士。上海預備立憲公會的成立,反映了江浙資產(chǎn)階級的崛起,同時也表明,上海正以中國近代第一大都會的資格與中國古老的政治中心北京分庭抗禮。由于預備立憲公會半數(shù)會員均投資近代企業(yè),因此他們特別重視保護工商業(yè)者的合法權利。預備立憲公會還得到了時任兩廣總督的岑春煊的鼎力支持。同時湖北憲政準備會、湖南憲法政分會、廣東粵尚自治會、貴州的憲政預備會和自治學社等先后成立。1907年,梁啟超在日本也成立政聞社,研究各國憲政模式,為以后的參與做準備;楊度在東京組織以擁護帝國政府的人為主要成員的憲政講習會。

在歡呼慶祝之余,立憲派積極展開諸如敘絡同志、結合團體、辦報演說、請愿集會等旨在參予國家政權的一系列活動,他們斗爭的側重點,更多地放在批評、監(jiān)督、敦促清政府的籌備立憲問題上,掀起了立憲運動的高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