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9月7日,李鴻章在《辛丑條約》上簽字后,回到家中大口嘔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4個月后,再次吐血,李鴻章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病危中,他電奏慈禧太后,說明自己已經生命垂危,并強調北京作為“根本重地”的極端重要性,只有慶親王這樣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官員回京主持談判,才能走出困局,希望慶親王本人“無論行至何處,迅速折回”。慈禧不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失去李鴻章,迅速回電,稱“該大學士為國宣勞,憂勤成疾,著賞假十天,安心調理,以期早日就痊。榮膺懋賞。有厚望焉!”
最高統(tǒng)治者的“厚望”并不能阻擋李鴻章病情的惡化。李鴻章死后有遺詩一首: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