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城微瀾
四川總督趙爾豐、成都知府于宗潼等,分別趕到商業(yè)場和事務所等“CBD區(qū)域”進行演說,號召開市,但聽者寥寥,店鋪基本上完全關閉了。
即使到此時,趙爾豐仍堅決抵制了中央政府要求堅決鎮(zhèn)壓的指令,認為罷市畢竟不是暴動,“礙難嚴究”,只能多多加強警戒,但“爭路狂熱,深入人心,從前警兵,時有哭泣者。軍隊中則良莠混雜,且皆系本省之人,默審情形,殊不可測”。 趙爾豐的退讓并沒有獲得對手們的尊重和配合。
8月27日的《西顧報》刊登了一篇殺氣騰騰的社論,公開提出:“吾川人即食政府之肉,寢政府之皮,亦不為過,區(qū)區(qū)罷市,何忌何疑!”文章希望“各街各市,堅持到底,勿為浮言所動,勿為甘言所誘,則成命或可望收回”,不然就是“同歸于盡”。同日,趙爾豐連續(xù)致電內(nèi)閣,認為在目前局勢下,四川的兵力根本難以防范大的變亂,“環(huán)顧左右,艱窘萬分,一發(fā)難收,大局不堪設想”,政府不能采取強壓的辦法,必須變通轉(zhuǎn)圜。
8月28日,趙爾豐和成都將軍玉崑聯(lián)名致電內(nèi)閣,代奏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請將借款修路一事交資政院議決。電文中再度強調(diào):“目前迫令交路,激生意外”,“人心一失,不可復收”。當日,端方則參劾趙爾豐已與王人文“沆瀣一氣”,“庸懦無能,實達極點”,建議中央政府先派重臣赴川查辦,另派袁世凱出任四川總督,要求果斷行動。
8月29日,端方再度致電內(nèi)閣,彈劾趙爾豐,要求另派四川總督。同日,湖廣總督瑞澂致電盛宣懷,同意派兵入川,要求中央政府責成趙爾豐采取強硬措施,恢復四川的社會秩序。
8月30日,中央政府要求盛宣懷和端方將川路公司的糾葛情況妥速清理,明示辦法,以釋眾疑。這說明此時中央政府仍然是希望和平了結(jié),以為只要把中央政府的方案苦心解釋清楚,就能消弭大亂。他們哪里知道,保路派已經(jīng)在民眾與中央政府之間建起了一道高大的信息防火墻,任何信息只有經(jīng)過他們的過濾和修改才可能被傳達。
同日,內(nèi)閣總理慶親王奕匡親自致電趙爾豐,說明借款收路不便交由資政院的苦衷,已將收路和查款變通處理,希望扭轉(zhuǎn)目前局面,請川人顧全大局。趙爾豐則回電說,現(xiàn)在的問題焦點是川民認為借款未經(jīng)議會批準,有違憲法,而且,英國領事也已經(jīng)表態(tài),川路可以剔除出四國銀行貸款的范圍之外,由川民自修。
8月31日,端方、瑞澂致電盛宣懷,認為趙爾豐無能,敗壞川事,要求立即派重臣前往鎮(zhèn)懾。此時,罷市已經(jīng)“南至鄧、雅,西迄綿州,北近順慶,東抵榮、隆,千里內(nèi)外,府縣鄉(xiāng)鎮(zhèn),一律閉戶,風潮所播,勢及全川”,《西顧報》更是將罷市上升到了“吾中國可以不亡”的高度。局勢日益失控,重慶海關的英國籍代理稅務司施特勞奇致電北京總署,認為商人們“被迫于公眾意見和恐嚇而宣布罷市”,“官員們看來已喪失了他們的一切影響,事態(tài)的控制權已全部掌握在保路同志會手中”。
罷市一周后,保路派們見局勢依然僵持不下,失去了耐心。9月1日,四川總督趙爾豐、成都將軍玉崑致電北京,聯(lián)袂請求辭職,要求召開御前會議彈劾盛宣懷等,火速尋求救急弭亂辦法,“不可由盛宣懷敷衍操縱”。地方班子要求總辭職的消息,迅速由列席股東大會的四川提法司周善培公開宣布,這不啻是在激昂的民氣上澆上了更多的火油。當天的股東大會立即決定抗糧抗捐,“自本日起即實行不納正糧、不納捐輸”,并且“布告全國,聲明以后不擔任外債分厘”。會議上,甚至有人提出了拿起槍炮,武裝保護家園。事態(tài)升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