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好五臟,六腑隨之而安
中醫(yī)學把人體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前者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共同功能是儲藏精氣;后者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yǎng)、排泄糟粕的功能。人體作為有機體整體,以五臟為核心,臟腑互為表里,養(yǎng)好五臟,六腑才能隨之而安。
心臟保健
古語說心是“君主之官”,也就是說,心在五臟中處于最重要的地位。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心臟保健方法。
1.保持好心情
中醫(yī)認為“心在志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與七情中的“喜”關系密切。即高興愉快的情緒對機體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益健康。所以,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況,要善于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樂觀做人。
2.合理飲食
平時飲食要清淡,不要暴飲暴食,戒煙限酒,多吃一些養(yǎng)心的食物,如杏仁、蓮子、黃豆、黑芝麻、木耳、紅棗等。
3.穴位按摩
經(jīng)常按揉內(nèi)關穴,可增強心臟功能。平時既可以邊走邊按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每天花兩分鐘左右按揉,有酸脹感即可。
內(nèi)關穴:前臂內(nèi)側(cè),兩筋間,腕橫紋上2寸。
肝臟保健
中醫(yī)理論認為,肝主藏血、主疏泄。肝如果出了問題,我們的氣血、情緒都會大受影響。因此,養(yǎng)肝護肝不容馬虎。
1.飲食要清淡
少食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肥肉、辣椒、油炸等易引起上火的食物;不能暴飲暴食,根據(jù)自己的體質(zhì)特點,注意食物禁忌,如不能飲酒,忌吃雄雞、鯉魚、羊肉等發(fā)物;要做到不偏食,注意五谷(稻谷、麥子、高粱、大豆、玉米)為養(yǎng)、五果(李、杏、棗、桃、栗)為助、五葷(又稱五辛,指蒜、蔥、韭、薤和興渠)為充,合理均衡地搭配飲食。
2.保證睡眠時間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丑時是肝經(jīng)當令,即凌晨1∶00~3∶00之間,是肝的氣血最旺之時。無論是熬夜還是加班,在此期間最好小睡一下,以保養(yǎng)肝臟。
3.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jīng)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療各種肝病的特效穴位。平時愛著急、易怒的人,可每天堅持用手指按摩此穴2分鐘左右,直到產(chǎn)生明顯酸脹感為佳。
太沖穴:足背側(cè),從第1與第2腳趾的趾縫向上量約一橫指處。
脾臟保健
中醫(y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脾主運化,把水谷化成精微并吸收,轉(zhuǎn)換成氣血津液,傳輸至全身,保證人體的正常運行。所以,脾的保健對我們意義重大。
1.避免太大的壓力
中醫(yī)有“思慮傷脾”之說,思慮過多就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導致脾胃呆滯、運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等。所以,重壓下的職業(yè)女性,不妨學一學自我減壓。
2.食不可過飽
平時飲食不要過飽,進食有規(guī)律,不吃損傷脾胃的食品,不吃過辣、過甜、過咸、過苦的食物。
肺臟保健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記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也就是說,肺相當于一個王朝的宰相,在五臟六腑中地位很高。養(yǎng)好它,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下面幾個方面:
1.少吃生火燥熱之品
肺是金臟,本性燥,與天之燥氣相應,燥氣通于肺,所以肺本燥,最惡火,因為火克金?;饝居谑⑾?、日中,所以盛夏及日中火盛之時,要注意少食生火燥熱之品。
2.常做深呼吸
肺主氣,司呼吸,天氣通于肺,人的呼吸全靠肺,所以中醫(yī)十分注重吐納、導引養(yǎng)生。方法是每天早晚在戶外做深呼吸。
3.避免過度悲傷
憂和悲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無論生活中、工作上出現(xiàn)什么問題,盡量不要憂,也不要悲。如果出現(xiàn)這兩種情緒,就去找能讓自己高興起來的事情做,用快樂的情緒來戰(zhàn)勝憂傷。
腎臟保健
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生長、發(fā)育、生殖,主水液代謝等功能。通常,養(yǎng)腎補腎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注意飲食
既要注意蛋白質(zhì)的攝入,又要防止挑食、節(jié)食帶來的營養(yǎng)不良??沙3院谥ヂ椤⑸剿?、百合、枸杞子、黑豆、蓮子等天然補腎食品。
2.適當運動
肢體功能活動包括關節(jié)、肌肉等組織運動。平時適當散步、慢跑,或打太極拳等,持之以恒,對健腎強體大有幫助。
3.適當節(jié)制性生活
適當節(jié)制性生活,每周不宜超過3次。
堅持每天做五臟保健操能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臟腑,提高腸胃運化功能,保持身體健康。
準備活動:做深呼吸10次;握拳在頸部和胸部間來回掃按50次;兩腿分開站立與肩同寬,兩膝蓋微彎曲,左右手交替拍肩30次;甩手30次,雙手用三分力提起,七分力向下甩。
起操:兩腿分開約80厘米站立,左手向前平舉,手心向上,順時針由里向外、由下向上旋轉(zhuǎn),旋轉(zhuǎn)到頭部上方后再由上向下旋轉(zhuǎn)至原位置,同時腰部配合手部動作轉(zhuǎn)動,一氣呵成做6次;然后,右手也如是做6次逆時針旋轉(zhuǎn)運動。
奔流不息的氣血,女人健康的家底
氣血掌管著人體的“生殺大權(quán)”,氣血充足的人抵抗力好,一般很少生病。反之,如果一個人氣血不足,那么首先影響到的就是五臟。氣血好比五臟的“糧食”,氣血不足就會使五臟鬧饑荒,無法正常工作,各種疾病就會乘虛而入。所以,無論工作多忙,我們都要養(yǎng)好氣血。
中醫(y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要想氣血充沛,必須先把脾胃調(diào)養(yǎng)好才行。調(diào)養(yǎng)脾胃,山藥薏米芡實粥就是最佳選擇了。
山藥薏米芡實粥
材料:山藥、薏米、芡實以1∶1∶1比例搭配。
做法:將原料打粉熬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調(diào)養(yǎng)脾胃。
山藥、薏米、芡實都有健脾益胃的神效,又各有側(cè)重。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yǎng)陰,又兼具澀斂之功。薏米,健脾清肺,利水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將三種原料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棗,對治療貧血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對于平日水腫、尿少的人,可以用山藥薏米粥;平日腎虛、尿頻、口干舌燥、喜飲水的人,可偏用山藥芡實粥。對于老人,偏重補脾肺的,山藥可以2份,薏米或芡實1份;偏重補腎陰的,芡實可為2份,山藥1份;偏重祛濕熱的,還可以單用薏米,里面可加綠豆。
最基本的量是山藥、薏米、芡實,每個人一次各吃30克,比如山藥芡實粥,那就是共60克打粉熬粥。為了保證效果,一般不主張在粥里加米,尤其是不要加大米。
服用此粥之前,需要清查身體。體內(nèi)濁氣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必飽脹難消;肝火太旺的人,必胸悶不適;淤血阻滯的人,必疼痛加??;還有津枯血燥、風寒實喘、小便赤短、熱結(jié)便秘者都不適宜。
此外,推薦一道十全大補湯,它是中醫(yī)里補氣養(yǎng)血的要方。
十全大補湯
材料:黨參、炙黃芪、炒白術、酒白芍、茯苓各10克,肉桂3克,熟地、當歸各15克,炒川芎、炙甘草各6克,墨魚、豬肚各50克,豬肉500克,生姜30克,豬雜骨、蔥、料酒、花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先將以上中藥裝入潔凈紗布袋內(nèi),扎緊備用。將豬肉、墨魚、豬肚洗凈;豬雜骨洗凈,捶破;生姜拍破備用。最后,將豬肉、墨魚、豬肚、豬雜骨、藥袋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放入蔥、生姜、花椒、料酒、食鹽,置武火上燒沸;文火煨燉,待豬肉、豬肚熟爛時,撈起切條,再放入湯中。撈出藥袋。
功效:氣血雙補,適用于血氣俱虛或久病體虛、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腰膝乏力的人。
服用時將湯和肉裝入碗中,加少許味精調(diào)味,食肉喝湯。早晚各吃1碗,每天2次,全部服完后,隔5天再服。應當注意的是,此補湯雖好,但風寒感冒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