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3月的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給孩子寄出了一封親筆信。信中內容平淡無奇,無怪乎教導子女“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信件結尾卻頗讓人意味深長。結尾處,洛克菲勒寫道:“一個人活著,必須在自身與外界創(chuàng)造足以使生命和死亡有點尊嚴的東西。”
當時,洛克菲勒家族身價折合成今天美元號稱有3000多億。巨額的財富引發(fā)社會的警惕與鋪天的爭議。美國媒體幾乎天天口誅筆伐洛克菲勒標準石油資本積累的原罪。但是,這個個性鮮明的富豪仍舊我行我素。他不喝酒、不抽煙,甚至不跳舞;對莊園、城堡也無甚興趣,不屑于購買藝術品、奢侈品。他唯獨沉溺于騎馬,而后半生主要的精力投在了慈善事業(yè)。
毋庸置疑,在一個沒有底線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美國第一代富豪的發(fā)家充斥著霸道、蠻橫與血腥。但從洛克菲勒的信件中可以看到,這群人功成名就后,已然在探尋財富外的東西。洛克菲勒家族從發(fā)跡到現(xiàn)在延續(xù)六代,仍未現(xiàn)頹廢和沒落跡象。而他提倡的那種“有點尊嚴的東西”更滲入美國諸多企業(yè)家的創(chuàng)業(yè)基因,遺傳至今。
回過頭來,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年生意興隆的孟洛川處理財富的方式是:購置田地,收取佃租。最興旺時,煙臺所有土地都歸孟家所有。孟洛川年老后染上揮霍習慣,每日起床必以銀耳燕窩為早點,豪賭一擲千金,加上洋布傾銷入中國,孟本人誓死不賣洋布(后人稱贊其“一代大商”多緣于此故)。布店經(jīng)營一落千丈,孟洛川開始賣地,最終死于貧病交加。孟家再無力經(jīng)營瑞蚨祥,不得已轉手易主。今天,瑞蚨祥的故事仍在繼續(xù),孟洛川的篇章則徹底完結,孟家的輝煌前后算來不過三代而已。
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美國建國僅僅兩百年有余。就是這么一個沒有過多歷史沉淀的國家,不經(jīng)意間很快將中國遠遠落在身后,后者至今仍在拼命追趕。
國運如海,看似深邃,說穿了,盡是人事。人事可大可小,國運有起有伏。中國渾渾噩噩,美國勵精圖治,兩相對比,因緣際會,難免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