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進攻南京城之前,就有謠言說"江南若遇人丁口,江南便是鬼門關。"這里所謂的"人丁口"是拆字,合起來為"何",指的是在南京城里辦公的兩江總督何桂清。"丹桂插金瓶,無根總不成"的謠言也被傳播。這里所指的是,花草樹木的生存條件之一是泥土,而金瓶中是沒有土的,所以丹桂在里面是無法存活的。這其實還是指的何桂清,何總督字根云。
這種謠言的散播已經有了針對性,它只存在于某一時刻,當南京被攻下來后,謠言頓時無影無蹤。謠言在這個時候體現了其一大特色:攻擊侮辱甚至是恐嚇,如同當年秦始皇時期所傳播的那幾個謠言一樣。
當然,在攻擊侮辱和恐嚇對手的同時,也要為自己散播謠言,這些謠言當然是"善良"的。太平天國歷史上,最有名氣的一位將領石達開在太平天國前期很受洪秀全的重視,當然,他也是大清帝國最為頭疼的一個"反賊"。于是,為了吹捧這位將領,太平天國又制造出了"翼王(石達開)常對百姓講,此番舉動不為財。為民除掉心頭恨,造就太平免悲哀。"
清政府屢屢失敗,最終也采用了謠言這一卑鄙的手段。之所以說它卑鄙,是因為堂堂一政府居然也用謠言對抗起事者,難免就成鳳凰落魄為雞的情形了。
作為清政府唯一可與太平軍對抗的人物,湖南人曾國藩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所率領的湘軍漸漸地遏止住了太平軍的軍事勢頭。在戰(zhàn)爭中,曾國藩發(fā)現,太平軍所到之處和即將到處都有他們散播的謠言,這些謠言當然是為太平軍服務的,或多或少地給他的軍隊造成了一些麻煩。比如太平軍散播"曾剃頭"的謠言,把曾國藩和湘軍搞成了地獄使者,謠言說,湘軍所到之處,全為焦土,死尸堆積如山。
曾國藩也是個讀書人,文化程度和感悟力要比洪秀全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他也以其人之倒還治其人之身。他不辟謠,也散播謠言說,南京城里"老人城上搖,旋向城下拋;女人城里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壞;女人一失手,觸頭頭必碎。"
太平軍立即反擊,洪秀全親自上陣:"予細查滿韃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產妖人,種類日滋,自相配合,并無人倫風化。"、"前偽妖康熙暗令韃子一人管十家,淫亂中國之女子,是欲中國之人盡為胡種也。"
曾國藩作為滿清政府的人,當然不會讓這種謠言占上風,他也炮制:"(太平軍)所過之境,船只無論大小,人民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其虜入賊中者,剝取衣服,搜括銀錢,銀滿五兩而不獻賊者,即行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