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節(jié):第二章 當(dāng)告密成為國法(5)

隔墻有耳:中國歷史中的告密往事 作者:何木風(fēng)


由此可以看出,在秦朝,告密已經(jīng)成為一種國家行為。而一種活動一旦成為國家行為,皇帝的需要和告密者本人的品格都已無足輕重。任何人即使不是把告密當(dāng)成品德高尚的行為,也當(dāng)成一種權(quán)利或者是應(yīng)盡的義務(wù)了。所以在短短的秦朝,沒有人提到品德,更沒有人按這種最原始的道德要求來做人和做事。

所以,最大的一次告密事件發(fā)生在秦朝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次事件被后人稱為“坑儒”,就是活埋儒生,和這件事情幾乎同時發(fā)生的是“焚書”事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個年頭,某一天,咸陽宮里正在舉行酒會,七十多位被秦始皇封為博士(按,此“博士”系指學(xué)官名?!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中說“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及漢初,博士所掌為古今史事待問及書籍典守)的儒生為這位始皇帝祝壽。當(dāng)時的儒生任仆射的周青臣就對秦始皇建立大功的行為贊賞有加,但另一位儒生淳于越卻認(rèn)為秦始皇的郡縣制弊端極多,這是有違祖宗之法的。他老生常談“事不師古而不能長久”的儒家老調(diào),秦始皇當(dāng)時認(rèn)為這只是一次辯論會,并沒有怪罪淳于越??韶┫嗬钏故潞髤s找到秦始皇,他的意見是,我國以法家主義為意識形態(tài),您封那些儒生為博士已經(jīng)是天恩浩蕩,可他們卻不知好歹,“諸生不師今而學(xué)古,以非當(dāng)世,惑亂黔首?!彼?,必須要:“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p>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議,于是,“焚書”事件發(fā)生了。這件事發(fā)生后的第二年,一直被秦始皇倚重的術(shù)士有了點反應(yīng)。其中就有多年來一直尋找不到長生不老藥的術(shù)士認(rèn)為他們之所以找不到,跟秦始皇的嚴(yán)酷統(tǒng)治有關(guān)。

術(shù)士們在一起越說越起勁,其中有侯生和盧生兩個人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他們開始“誹謗”起秦始皇來:“始皇帝這個人,天性乖戾,剛愎自用。自以為起于諸侯,而兼并天下,古往今來,概莫能過之,所以就專門任用獄吏,使獄吏受到重用,而掌通古今的博士官雖有七十人之多,可卻只是花瓶。丞相與文武大臣都墨守成規(guī),皇上又非常愿意用刑罰來施威于天下,使人不敢盡忠。秦國雖然有三百多位占星家,但這些人也都是貪生怕死之輩,不敢直言皇上之過,事無大小,全都取決于皇上的裁決,皇上本人也恃才傲物,貪于權(quán)勢,這樣的人怎么能幫他求來長生不老藥呢?”

兩人議論完畢,覺得的確不能給秦始皇找長生不老藥,于是,就逃跑了。

但是,兩個人逃跑后,聽到他們這種言論的人就把他們的話告訴了秦始皇。史書沒有記載這個告密者的詳細(xì)情況。秦始皇知道后,大怒,他先替自己正名:“我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xué)、方術(shù)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煉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一個找藥的人)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闭f完這些后,他派人去捉拿那兩個方士。但他突然想到,既然這兩個人敢于議論自己,那么,別的人肯定也會議論自己。于是,他又派專人審問告密者。告密者當(dāng)然會把自己知道的一切事情報告,如此一來,有十多人牽扯進(jìn)來,他們的罪名都是在背后議論秦始皇。秦始皇下令繼續(xù)追查,結(jié)果,“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鼻厥蓟蚀鬄槌泽@,想不到居然有這么多人背后非議自己,他下令把這四百多人全部坑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